
《總規》諮詢文本當中,較大爭議之一是建議疊石塘山腰一幅被政府收回的地再次規劃為「居住區」。在居住區的議題上,大部分「不認同」的意見主要跟疊石塘山劃分為居住區有關。當局回應稱,基於社會表達的質疑和⋯
工務局今(30)日公佈,《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去年公開諮詢共收集到4,939條意見,當中歸納為「認同」的佔1,950條、「不認同」佔884條、其餘2,105條為⋯
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自諮詢以來受到不少質疑,當中包括公用設施的分佈及覆蓋率不明。公眾諮詢會上亦有市民指出,總規草案未見社區文化設施,反而側重「文化地標」,擔心令社區居民接觸文化藝術的成本增加,也令文⋯
針對澳門環保基建設施的投入及具體減廢措施,《論盡》曾去信環保局查詢。環保局回覆節錄如下: 問:貴局指出,澳門近年的各類固體廢物急速增長,對各環保基建設施造成壓力。現時本澳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可分為⋯
環境保護局在其《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 (2017-2026) 》中,勾劃出澳門未來十年如何處理固體廢物資源,緩解在管理固體廢物面臨的主要挑戰,著力尋求妥善減少及處理固體廢物的應對策略。文本又⋯
作為「我們」,澳門的持份者,對這個城市的未來,有著甚麼樣的期盼? 澳門市民多年翹首以待的首份城市總體規劃草案終於出台,由九月四日起進行六十日公開諮詢。總規草案的規劃目標是「積極建設澳門成為一個快⋯
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現正進行公開諮詢。然而,雖然特區政府常將「科學施政」掛在口邊,但城市總規如此重大的法定規劃,其草案卻幾乎毫無數據支持可言。有城規人士直指,草案文本對區域關係⋯
繪圖邏輯混亂也是今次總規草案諮詢文本最顯著的問題之一。例如在「土地用途規劃圖」中,一些公園未有清楚標示為綠地,今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延長氹仔海濱單車徑」等則未有顯示;同時一些公用設施,例如中小學⋯
根據統計局的數字,由市政署管轄的綠地面積由2017年的706萬8千多平方米,增加至2019年的711萬多平方米。然而,由於人口也在增加,故人均綠地面積正逐年輕微下降。然而,政府現正公開諮詢《澳門⋯
作為總規,理應提出願景,劃定甚麼地方可以利用,甚麼地方不能碰。公眾所關注的「山.海.城」景觀保育,《總體規劃草案》不是沒有提——文本中《主要景觀視點規劃示意圖》確羅列了澳門21個主要視點,但詳細⋯
路環疊石塘山以及南灣湖CD區繼續成為公眾諮詢會的焦點,多名市民反對疊石塘山腳地段興建住宅區,並認為南灣湖CD區62.7米的限高規定與主教山平排是完全不可以接受,「62.7米,無論放在哪一個地塊都⋯
第 3場總體城規草案及輕軌東線方案公眾諮詢會上,多名市民關注火葬場建設規劃。市政署市政管委會委員麥儉明回應,選址首要社會共識,市政署目前未有任何計劃及選址方案,未來會充分聽取社會意見,及配合總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