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劃的目標可謂美好——「積極建設澳門成為一個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的城市」,我沒有任何意見,誰能抗拒這美好的期待?那我們來看看這美好的未來,我們會不會實現,或者正面一些,我們如何去幫忙,讓未⋯
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三色固體廢物回收箱與玻璃樽回收箱「形同陌路」。每當想盡一己之力做好回收責任時,總是顧此失彼:棄置紙類、膠類和金屬/鋁罐類到固體廢物回收箱時,就無法一同處理玻璃回收品⋯
在討論解決當下環境危機的解決方案的時候,有一種聲音十分大,那是「吃素救地球」。素食的意義,有些人認為在於對動物權益的捍衛,延續宗教裡的悲憫,照顧地球上所有動物的生命;有些人在意維護個人身體的健康⋯
認識Capricorn是在「不是垃圾站」來到澳門的時候,那時候,她和另一位關心城市減廢問題的Angus不約而同去了香港參觀,然後把「不是垃圾站」帶到澳門(見論盡前期報導)。兩位合作在花城公園開了⋯
疫情期間,在家的澳門人都做什麼呢? 待在家裡時,會常常想這個問題。煲劇、煮食、睡覺不在話下,看看社交媒體就會知道,大廚多了不少。家長們多了不用上學的學童,也自然多了湊仔這一項,這裡也是嬉笑怒罵⋯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去看螞蟻的窩,會蹲下來看這些小小的昆蟲成群結隊忙來忙去,直至消失在一個神秘的小洞裡。這些螞蟻的居所,一直是那時候的我所渴望知道的——於是嘗試用電筒來照,用手來挖掘,做過一些孩子⋯
自新冠病毒席捲全球以來,數十億人留在自己的居所,幾乎所有曾經人群洶湧的國際都市,突然安靜了下來,街道清空,只留一棟棟建築物,有種電影裡想像未來的場景,充滿不真實感。 但地球是不是停擺了呢?也許⋯
市政署由二〇一九年十一月開始第二期山林生態修復工作,修復路環步行徑約五公頃面積的山林,並計劃種植約五千株樹苗。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留意到,黑沙水庫和九澳步行徑一帶的山林有大片大樹消失,加上⋯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有史以來第二熱的一年,僅次於2016年所創下的紀錄。我們也可以明顯感覺到今年的冬天暖得不同尋常,而這樣的溫暖似乎在近年來非常常見,澳洲的山火也引起了世人關注。非同尋常的規模⋯
留意到「澳惜會」是在臉書,它的專頁常常分享環境的訊息,特別注重本地的各種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在眾多環境團體裡,別有務實的風格。原來協會成立於天鴿期間,「大家去街道清掃,為澳門人的團結感動,也覺得源⋯
如果今年你曾到訪美食節,那麽你大概會在回收桶旁見過他們──年紀輕輕,拿塊牌子,一站就是幾小時──他們在做甚麼?指引公眾正確分類回收啊!我們亦是其中的美食節「資源回收指導員」義工。不做則已,一做驚⋯
五年了,澳門有變得空氣更清新,垃圾與嘈音更少;有變得樹更多,海水更藍,更水清沙幼嗎?執筆這時,空氣質量持續達不良水平;而這剛過去的夏天,黑沙海灘曾出現大量垃圾、海沙流失亦未見改善,也有指澳門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