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的人怎麼想?——訪問澳門兩位素食者

088 願陽光歸澳門 紙本月刊

文:大蔥

網址:https://aamacau.com/?p=64649

時間:2020年09月15日 10:10

在討論解決當下環境危機的解決方案的時候,有一種聲音十分大,那是「吃素救地球」。素食的意義,有些人認為在於對動物權益的捍衛,延續宗教裡的悲憫,照顧地球上所有動物的生命;有些人在意維護個人身體的健康,並認為吃素是人類的天性,身體的構造並非為吃肉而設計;另外一個相當有力的論點,是作為解決全球暖化危機的方案,因為畜牧業造成的碳排放已經超過交通運輸,特別是牛隻日常所排放的甲烷是一種極其可怕的溫室氣體⋯⋯

投入蔬食的Shirley。

投入蔬食的Shirley。

無論原因為何,吃素已經在人們當中逐漸流行,而大家因何而吃素?澳門的素食者又是如何實踐他們的理念呢?本期綠色生活,我們來和澳門的兩位素食者——Shirley和美玉老師聊一聊。

和平飲食的實踐者——Shirley

Shirley活躍於澳門很多和環保有關的群組,是很多環境活動例如淨灘的參與者,她同時也是一個熱忱的素食者。她剛剛於去年辭去做了18年的大學的工作,成為一個蔬食和食物教育者,也是身心靈的工作者。

六年前,由香港Green Mongday對綠色生活的推動,她認識到素食對於環境和身體的諸多意義。「先從彈性飲食開始,從減紅肉、豬肉、雞肉,然後是海鮮,一步一步達到現在純素的飲食習慣。」說到最主要的原因,Shirley提到她在香港聽的一個講座,那是由美國的作家威爾・塔托博士所做的關於「和平飲食」的講座,她用「個腦打開著」來形容這次的經歷,「完全顛覆了我從小所受的傳統健康教育裡,關於健康的飲食包括了蛋奶肉食的觀念。」她至此開始檢視人和動物的不平等,重新建立互相尊重的關係,「飲食就是很基本的初步介入,也透過蔬食的接觸之後,打開了人生不同的面向,」Shirley還把理念帶入當時所工作的大學。

「話說回來,我屋企人都不是素食者。先生現在是海鮮素,我的小孩,我會跟她分享環境和食物的資訊,也會在家煮素食,不過飲食的決定還是交給她自己來。因為素食的選擇,是由每個人自發的去做出來。」「小孩在學校的午餐,是沒有特別為小朋友準備的素食菜式,但因為她的學校可以自己選擇菜,我的小孩就會選擇裡面素的部份,例如洋蔥豬扒裡的洋蔥、咖哩裡的雜菜。」

對於大部分人對素食的擔心,例如相對缺乏蛋白質、鐵、鋅、維B12等元素,Shirley表示其實擔心大可不必。「活性益生菌、高加索山脈、水克菲爾、印尼天貝、日本納豆、德國酸菜,這些全部都可以補充維他命B12。」

由威爾・塔托所著的《和平飲食》是素食者的聖經。

由威爾・塔托所著的《和平飲食》是素食者的聖經。

Shirley說,「身邊的人對我選擇素食的擔心確實都是營養的方面,他們會覺得素食是一種缺失。但要擺脫這種傳統裡根深蒂固的肉食必要性觀念,算是一種革命,改變是需要通過教育慢慢來。」「身邊的小朋友有很多很小就表達了不喜歡吃肉,反而是父母基於自己的觀念和飲食習慣,令小朋友走回頭路。這令我有些心痛。」

「我自己的素食過程,是很舒服的,沒有什麼適應期。因為我從彈性飲食開始,這也是香港Green Monday為何推動如此成功,就是他讓你覺得素食不是一種缺失,而是一種很舒服的狀態。」Shirley表示這六年來,她沒有放棄過,但有調節過,例如她從彈性素到素食到純素,但因為身體的需要,她有段時間重新食用雞蛋。「我不會覺得這是一種退步,而是我更能瞭解自己,確切知道身體所需。」

澳門近年也多了吃素的餐廳,Shirley也不覺得不方便,「其實不一定要去素食餐廳,我更多時與家人同朋友仔『葷素共融』的餐廳。」

老牌素食者——美玉老師

早在1987、88年,美玉老師一次和一個德語的同學下課去吃飯,那次吃飯令她了解到一些科學的知識,例如人體的構造本身是吃素的。

說到這,她強調這絕不是吃素的單一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影響,例如身體的原因。「吃素之前,我的身體是不太好的,腸胃不好,吃肉就不舒服,也會有口氣。了解到對生命的尊重,更令我不想吃肉。同一段時期,我又有一些機緣參加了中醫的素食養生的活動,加上佛教的影響,佛教沒有規定要吃素,但在佛教裡,吃素是連五辛包括蒜頭都不吃,我覺得很好。這些原因加起來,都是對我吃素的影響。」

美玉老師自製素食料理。

美玉老師自製素食料理。

大概1994年開始,我開始吃長素(就是永不再吃肉)。特別是認識了愛護動物的朋友,知道雞鴨如何長大、牛奶是如何來的之後,我蛋奶也不吃了。外面的素菜,特別是炒菜都很膩,會放蒜頭,所以美玉老師最喜歡的是在家裡自己煮。

「吃了長素之後,身體狀況很好,也沒有口氣了。身體的新陳代謝和消化系統都好過以前,工作的耐力也好過以前。」對於吃素之後身體的改變,美玉老師是完全的正面。

如何健康的吃素呢?美玉老師說要吃五色食物,即黑、紅、白、黃、綠五色的食物,她用中醫的理論繼續說道,「要注意這些食物的『熱』性和『寒涼性』與個人體質的關係,同樣的食材對不同體質的素食者來說,其份量的配搭都要調整。例如炒青菜,對我來說不宜用姜,甚麼都不加就好了(否則我會感到燥,喉乾,於是咳嗽),但對體質『寒』的人來說,便要先爆姜片然後才放青菜。」

「以前的人說蔬菜寒涼的多,特別是白菜,所以炒菜要用羌,但醫師說,以前的人飲用山泉水,燒飯是用柴火,所以要炒菜要用姜去辟寒。但現在城市的自來水都加了氯,水質變「熱」了,且用的是火力比柴火大得多的石油氣爐,根本就不成『寒涼』了。」美玉老師認為了解自己的體質是非常重要的,體質可因恰當的飲食調理和生活習慣而改變。

說起澳門的素食環境變遷,因為離開過澳門許多年,美玉老師就拿近10年的情況與97年前後的環境相比,認為有三個改變:

一、素食店多了,即使一般餐廳、飯店、茶餐廳等,大部分都會有兩三款食品可供素食者選擇,全素食麵包店則絕無僅有。

二、素食料理品類多了,中式(台式、粵式/非粵式)、泰式、西式、東西混合式⋯⋯

三、多了一般人(包括年青人)也偶爾吃素菜,其一是有些素菜館的食物可口,其二是為了減肥/健康⋯⋯,但他們基本上仍是葷食者。

對於兩位素食者,筆者是十分佩服,不論基於何種理由,素食的選擇在我看來都是一種精神性的探索,在物質化的時代中顯得難能可貴。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