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
淨灘兩年 清走了近10噸海洋垃圾 ——愛地球的Gilberto Camacho 2021年05月27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74780

Gilberto Camacho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爸爸來自葡萄牙,是一位土生葡人。這些年來,網上有個叫做Macau ECOnscious的公開群組,常常會分享他們定期淨灘的活動,他們不僅揀⋯

藉綠化週四十年 審視當下 2021年04月23日|文:蕭蕭|https://aamacau.com/?p=73334

剛過去的3月是澳門綠化週40週年。40年來,澳門發展迅速,社會及環境都變化甚大,加上全球氣候暖化,公眾對環保與山林都愈趨關心。藉此時刻,讓我們一同由「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檢視當下澳門⋯

Wendy老師在帶孩子們認識澳門的山林。
教育規劃裡,怎可讓環境教育缺席?——和綠野之友紀藶蓓的訪談 2021年02月18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70511

紀藶蓓(Wendy)老師畢業於台師大環教所。在台灣的時候,她曾是一名環境教育導師。她來到澳門多年,在小城持續關注環境教育,近年又加入關心野地生態、親子戶外共學的社團「綠野之友」,繼續她深耕多年的⋯

Joe和兒子「九澳蝴蝶君」。
小孩教我和動物相處 2021年01月19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69446

社交媒體上的昆蟲群組裡,網友上傳了一段影片,有個叫做「九澳蝴蝶君」的小男孩放飛自己養大的蝴蝶,蝴蝶翩翩自幼嫩小手中飛走,情景讓人印象深刻。「九澳蝴蝶君」的爸爸,原來是在九澳一個青年村工作的施育助⋯

按照《文化遺產保護法》相關規定,私人地方的古樹屬持有人管護,持有人或業權人代表應定期檢查及跟進古樹的情況。
古樹的文化風景 該如何守護? 2020年12月1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68107

特區政府於今年11月更新《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亦是繼今年6月觀音古廟內4棵私人古樹納入《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後,再有私人古樹被納入名錄之中。市政署表示,今次的更新除將公共地方的12株古樹及一株名木⋯

規劃中沙梨頭的商業街。
「可持續」是所有願景的靈魂——城規我來看 2020年11月23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67185

規劃的目標可謂美好——「積極建設澳門成為一個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的城市」,我沒有任何意見,誰能抗拒這美好的期待?那我們來看看這美好的未來,我們會不會實現,或者正面一些,我們如何去幫忙,讓未⋯

存放在氹仔湖畔大廈的玻璃樽破碎設施的玻璃。相片由環保局提供
一山不能藏二虎?回收箱的兩難之處 2020年10月11日|文:小聚|https://aamacau.com/?p=65490

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三色固體廢物回收箱與玻璃樽回收箱「形同陌路」。每當想盡一己之力做好回收責任時,總是顧此失彼:棄置紙類、膠類和金屬/鋁罐類到固體廢物回收箱時,就無法一同處理玻璃回收品⋯

美玉老師自製素食料理。
吃素的人怎麼想?——訪問澳門兩位素食者 2020年09月15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64649

在討論解決當下環境危機的解決方案的時候,有一種聲音十分大,那是「吃素救地球」。素食的意義,有些人認為在於對動物權益的捍衛,延續宗教裡的悲憫,照顧地球上所有動物的生命;有些人在意維護個人身體的健康⋯

「減廢站」在下環和賣草地的回收活動。
用舒服的步調,緩慢地減廢——「澳門減廢站」和創辦人的故事 2020年08月29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63996

認識Capricorn是在「不是垃圾站」來到澳門的時候,那時候,她和另一位關心城市減廢問題的Angus不約而同去了香港參觀,然後把「不是垃圾站」帶到澳門(見論盡前期報導)。兩位合作在花城公園開了⋯

長滿植物的「鄺。琴語軒」。
澳門人在家種植 2020年07月13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62667

疫情期間,在家的澳門人都做什麼呢? 待在家裡時,會常常想這個問題。煲劇、煮食、睡覺不在話下,看看社交媒體就會知道,大廚多了不少。家長們多了不用上學的學童,也自然多了湊仔這一項,這裡也是嬉笑怒罵⋯

《河流》 文、圖:莫妮卡・法斯納維奇捏 譯:吳其鴻 出版社:維京國際
這個時代的重點應當是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自然繪本選讀 2020年06月10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61891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去看螞蟻的窩,會蹲下來看這些小小的昆蟲成群結隊忙來忙去,直至消失在一個神秘的小洞裡。這些螞蟻的居所,一直是那時候的我所渴望知道的——於是嘗試用電筒來照,用手來挖掘,做過一些孩子⋯

瀕臨滅絕的欖蠵龜突然成群結隊出現在印度東部瑞西庫利亞(Rushikulya)海灘。
問題不在於是否要走進野地, 而是你是否有一雙看見野地的眼睛 2020年05月1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61089

自新冠病毒席捲全球以來,數十億人留在自己的居所,幾乎所有曾經人群洶湧的國際都市,突然安靜了下來,街道清空,只留一棟棟建築物,有種電影裡想像未來的場景,充滿不真實感。 但地球是不是停擺了呢?也許⋯

市政署由2019年11月開始第二期山林生態修復工作,修復路環步行徑約五公頃面積的山林,並計劃種植約五千株樹苗。
山林復育如何處理,能有更多解釋嗎? 2020年04月10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60578

市政署由二〇一九年十一月開始第二期山林生態修復工作,修復路環步行徑約五公頃面積的山林,並計劃種植約五千株樹苗。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留意到,黑沙水庫和九澳步行徑一帶的山林有大片大樹消失,加上⋯

Photo by Matt Howard on Unsplash
氣候災難,都市生態學者梁志文怎麼看? 2020年03月2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9512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有史以來第二熱的一年,僅次於2016年所創下的紀錄。我們也可以明顯感覺到今年的冬天暖得不同尋常,而這樣的溫暖似乎在近年來非常常見,澳洲的山火也引起了世人關注。非同尋常的規模⋯

粤華社工自行帶領指導一班中學生義工過來幫手分類回收。
愛澳門惜資源的「澳惜會」 2020年01月24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8489

留意到「澳惜會」是在臉書,它的專頁常常分享環境的訊息,特別注重本地的各種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在眾多環境團體裡,別有務實的風格。原來協會成立於天鴿期間,「大家去街道清掃,為澳門人的團結感動,也覺得源⋯

美食節現場易混淆及具爭議垃圾
瑟瑟寒風,回收桶的守護者 2020年01月13日|文:蘇泳文、虫單|https://aamacau.com/?p=58251

如果今年你曾到訪美食節,那麽你大概會在回收桶旁見過他們──年紀輕輕,拿塊牌子,一站就是幾小時──他們在做甚麼?指引公眾正確分類回收啊!我們亦是其中的美食節「資源回收指導員」義工。不做則已,一做驚⋯

文化局將對爆竹廠提起文物評定程序,為氹仔舊區留下一片綠地。
五年了,澳門有變得更美嗎? 2019年10月27日|文:天一|https://aamacau.com/?p=56826

五年了,澳門有變得空氣更清新,垃圾與嘈音更少;有變得樹更多,海水更藍,更水清沙幼嗎?執筆這時,空氣質量持續達不良水平;而這剛過去的夏天,黑沙海灘曾出現大量垃圾、海沙流失亦未見改善,也有指澳門的百⋯

【來論】草草推出膠袋徵費 商戶市民無所適從 2019年10月22日|文:Dinis Chan|https://aamacau.com/?p=56753

為貫徹澳門特區「源頭減廢」的政策,第16/2019號法律,即有關限制提供塑膠袋即將於11月18日正式生效。環保熱潮風靡全球,減塑膠袋徵費並非新鮮事,鄰近香港膠袋徵費已推行近十年,雖然政策實際成效⋯

馬梓林(左)與史上首位徒步至南北兩極點探險家、「二〇四一」創始人Robert Swan(右)合照。
北極沒太冷!──記2019年ClimateForce北極考察 2019年09月27日|文:馬梓林|https://aamacau.com/?p=56271

乘搭著國家地理考察船一路向北,進入北極圈,連綿迭起的冰山與大小參差的浮冰盡在眼前。今年六月,就讀中葡翻譯系的我跟隨「二〇四一」ClimateForce Arctic2019與國家地理科考團到達距⋯

米量雜貨店和老闆阿傑。
期待裸賣變成主流的一天:澳門的裸賣店 2019年07月24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55020

今年,陸續兩家由年輕人經營的「裸賣」店開業,一家是在望德堂社區經營日用雜貨的「米量」雜貨店,一家是在東望洋的專營摒棄了各種塑膠包裝的有機健康產品的「Less is More」。對於短短的時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