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澳門近年高速發展,尤其是路氹大型建築林立,郊野及山林都不復以往平靜。來到農曆蛇年,本媒亦藉此探究目前本澳蛇的種類尚餘下多少、有否減少,生存環境如何? 本媒早前向市政署查詢本地蛇的種類數量、有⋯
蛇在華人傳統文化中象徵智慧、機警和靈活變化,牠的冬眠與蛻皮習性被視為「死而復生」,展現了生命力與適應力。適逢今年是乙巳蛇年,本專欄將分兩期,由本澳生態保育工作者關學然(Ken)介紹本地蛇類,以及⋯
設於本澳各處、集多功能於一身的「環保加Fun站」(下稱加Fun站)近期新增兩個服務點,分別設於氹仔告利雅施利華街近官也街,以及台山平民新邨近台山工人醫療所。環境保護局設立「加Fun站」旨在於社區⋯
上一期的「綠色生活」介紹了加拿大(主要是溫哥華市)精細的日常分類回收,並且發現環境的教育滲透在各種分類指引裡。除此之外,筆者也十分留意各處公共空間的自然教育活動,並嘗試報名參加親自體驗。先說一說⋯
暑假帶著小孩去加拿大的溫哥華小住了一個月,森林湖泊草地的綠色空間羨慕不來,但是一些城市的運作細節,確實讓我耳目一新,值得小城澳門借鑑,我們先來說說資源回收系統。 過去,溫哥華市在短短十年內,將資⋯
六月初一個週六上午,聖羅撒英文中學的禮堂正熱切期待一場特別的演出。數十個初小學生和她們的家長坐在觀眾席引頸以待,台上放置數個形狀多變的戲偶——由海廢品所造的戲偶,每個戲偶的構成過程皆是獨一無二⋯
澳門是繁榮小城,集各地美食於一地。本地人識得「搵食」,惟亦常常浪費桌上食物。幸好近年惜食文化開始在本地推廣,亦有相關團體成立,推動惜食、回收食物,而「澳門珍惜食」(WeFood Macau)便是⋯
被主題和形式所吸引,無論如何筆者也抽出時間去路環觀看這一齣名為《Galapagos-Macau》的沉浸式演出。這齣由劇團滾動傀儡(Rolling Puppet )製作的另類劇場,在客商街一座有些⋯
隨著城市發展,本澳城中固體垃圾可見有增無減。特區政府宣稱於氹仔機場大馬路旁的建築廢料堆填區已接收超過4,900萬立方米的建築廢料,情況嚴峻。為此當局公佈計劃以城中建築廢料在黑沙龍爪角對開海面填海⋯
你想動筆 不是為了寫功課 不是為了被評比 爸爸媽媽們 愛身邊的人 欣賞身邊的每一個小孩 純粹只是 因為愛 ——參加的家長大香文 兩日一夜的「大自然畫過界」——兒童生活營結束了,這兩天裡,兒童的身⋯
政府的《海洋區域規劃》諮詢會已經結束,但民間的討論未曾停息。近日澳門的一眾關心澳門生態的市民就齊聚討論這個規劃,發言的團隊和個人包括「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生態觀察者關學然、生態導師陳俊明等,大家⋯
過去幾年,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下稱鮑青網)一直致力協助自閉症青年找工作,幾番思索,鮑青網決定於舊區開環保裸賣店──Bosco Green Store,販賣各類清潔產品以及竹漿紙巾,同時為自閉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