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保育團體於上(3)月底在竹灣海灘發現一成年江豚屍體,惟當局未按慣常做法在當日發稿公佈。然而,時至今(10)日仍未見市政署公佈。對此,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認為,市政署沒有即時公佈江豚擱⋯
街總上(6)月街頭問卷訪問 1,090名 18歲以上本澳居民,結果顯示,65%受訪者會自備環保袋,57%會自備水樽,近40%會自備食物盒或餐具,而保守估計每人每週平均使用最少4.07至4.94個⋯
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表示,近年來澳門垃圾總的回收率似有所上升,或可能是垃圾量增加之故,而非真正回收率提高。他又批評政府在制定環保政策後知後覺,「唔踢都唔郁⋯⋯環保政策方面永遠都係落後一步,冇一⋯
青年領袖探索協會「無痕山林」高階講師黃雅涵來自台灣,在澳門從事戶外環保教育工作多年。她認為,澳門山林中的垃圾或可簡單分為海洋垃圾及人為垃圾。海洋垃圾是全球亦無可避免的問題,至於人為垃圾則是意識問⋯
常說「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句話也適合套用於減少製造垃圾。正如常見的即棄餐具,若我們少叫幾次外賣或多「走餐具」,也能減少「垃圾市場」的供應。像幾名受訪者不約而同講到的,起碼從自身做起,源頭減廢⋯
多名議員在立法會口頭質詢大會上關注環保議題。間選議員崔世平問及電子廢物處理,直選梁安琪建議政府就強制性垃圾分類開展公開諮詢及打造智慧化垃圾分類回收系統。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環保局長譚偉文回應時⋯
環保局指出,現時全澳約有780棟大廈參與「大廈分類回收好Easy」計劃,回收率約有5至6成,相對公共街道的三色回收箱約2至3成回收率高,呼籲更多高層大廈的業主委員會及物管公司參與計劃。又稱,全澳⋯
政府今(30)公佈行政長官批示,由明年(2021年) 1月1日起,本澳禁止進口及轉運發泡膠製一次性餐具包括餐盒,餐碗、杯及餐碟。 一次性發泡餐具近年來的使用一直有漸減的趨勢,但今年疫情下,隨著外⋯
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9 年澳門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和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都較 2018 年 上升,而且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比新加坡、香港、北京等地都要高。 環保需要民間的力量,也⋯
根據官方數字,過去五年澳門的回收率由16%至22%不等。但同時澳門每日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則不斷上升。泰安回收公司總經理區震江表示,澳門回收業處境日趨困難,外地如中國內地都一直收緊廢料的入口⋯
澳門堆填區現已飽和,如何處理本地的廢物是澳門當下以至未來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雖然城市規體規劃草案中提到要「發展智慧綠色韌性城市」,但不論是「環境保護」還是「公用設施」都未有就此問題着墨太多。⋯
留意到「澳惜會」是在臉書,它的專頁常常分享環境的訊息,特別注重本地的各種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在眾多環境團體裡,別有務實的風格。原來協會成立於天鴿期間,「大家去街道清掃,為澳門人的團結感動,也覺得源⋯
如果今年你曾到訪美食節,那麽你大概會在回收桶旁見過他們──年紀輕輕,拿塊牌子,一站就是幾小時──他們在做甚麼?指引公眾正確分類回收啊!我們亦是其中的美食節「資源回收指導員」義工。不做則已,一做驚⋯
為貫徹澳門特區「源頭減廢」的政策,第16/2019號法律,即有關限制提供塑膠袋即將於11月18日正式生效。環保熱潮風靡全球,減塑膠袋徵費並非新鮮事,鄰近香港膠袋徵費已推行近十年,雖然政策實際成效⋯
離島社諮委舉行平常會議,有委員關注黑沙海灘的環境衛生問題,促請當局改善黑沙海灘垃圾、泳灘水質。委員羅頌儀引述市民反映稱,黑沙海灘經常出現隨水漂來的油污、樹枝、膠袋、垃圾等,亦曾發現被隨便丟棄的針⋯
繼氹仔第一個「不是垃圾站」之後,很欣喜的看到,「不是垃圾站」陸續有來,目前已經舉辦了6場,四月也將會有兩場活動。現在氹仔和澳門新橋區已經有常設的回收點,氹仔花城公園在每個月的第一個禮拜日,而新橋⋯
現時澳門六張賭牌,將於2020年至2022年陸續到期,各大博企近年都活動頻頻,積極爭取表現。澳門工程師學會與永利澳門有限公司合辦,「永利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系列活動」今日揭幕。活動分三部分,包括多場⋯
今年葡文學校開放日(1月26日)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六,主題是環境議題——「少一些塑膠,多一些生命」,看到一個開放日主題如此回應現在的全球問題,就讓筆者對這個活動充滿期待。 那日上午,帶著老少一起⋯
超強颱風「山竹」九月正面吹襲本澳,再度引起風暴潮導致本澳廣泛地區水浸,其中在內港水浸高度更達到2米之高。汲取去年「天鴿」的經驗,特區政府在「山竹」襲澳前後均嚴陣以待,事前就已多次預告颱風的威力及⋯
表面上,澳門已躍上全球最富裕地區之一,當中經濟發展可謂光鮮亮麗,去年多達3,200萬人次旅客入境本澳,為此帶來高達2,657億元的博彩收入,且為政府帶來800多億元的博彩稅收,更成為國際博彩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