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廣東話「吊鹽水」形容現時本澳大部分中大小企狀況並不為過,這句話亦常從商戶口中聽到。然而,這「吊鹽水」時期何時到頭? 農曆新年期間,本澳各處舉辦不少大型賀歲活動,包括花車匯演、煙花表演、年宵市場⋯
疫後兩年,賭收回暖,旅客回流。數字看似亮眼,但本地中小企仍步履維艱,面對經營成本高企、消費疲弱等困境,不少企業叫苦連天。新一屆政府在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前,明言正積極籌備「三層式」方案助力中小企發展⋯
近年中小企經營慘淡,澳人消費北移,不少本地店主已用「捱」來形容每日開店,「捱」得過一天也不知能否多「捱」一年。為了救市,經濟及科技發展局頻推活動,繼「北區消費大獎賞後」後,再推「全城消費大獎賞⋯
農曆新春佳節,澳門迎來大批旅客,處處酒店、景點人潮洶湧,甚至迫爆巴士車廂。在傳統民生區,此等喧鬧景象即時「降溫」,當街當巷的「吉鋪」最為矚目。自疫情後,本澳的旅遊區和民生區生意兩極,儘管政府推出⋯
本澳作為一個國際旅遊目的地,迎來多方客源,旅客來澳為尋覓不同中葡菜式、購買特色手信。然而,城內各式消費卻似難以滿足本澳居民需求。自澳門回歸以來,澳、珠兩地通關便利一直在提升。多年來,不少本澳居民⋯
後疫情時代,本澳經濟逐漸復甦,大三巴等旅遊景點及人氣名店再現人山人海的景象,但同時在居民報復性出遊及北上消費帶動的情況下,不少民生區的食肆、酒吧、零售商店卻生意慘淡。在租金上升、人力資源緊絀等多⋯
疫情期間,本澳經濟大受影響。直至二〇二三年初,粵港澳三地全面放寬通關,本澳亦逐步「復常」。一年多以來,從本澳部分經濟數據來看,一切似呈向好發展,惟不時亦聽到珠海甚麼地方好玩、甚麼店好食、抵食,而⋯
去年(二〇二三)初本澳疫後全面開放,隨即實施「澳車北上」,至今北上消費、大型超市購物經驗皆成為城中熱議。澳門大學商業經濟學副教授蕭志成認為,疫情過後不少居民渴望外出消遣,鄰近的珠海自然成為選擇之⋯
澳門經歷疫情三年迎來復常,去(二〇二三)年無論賭收及訪澳人數均持續回升,而民間及政府亦期盼復常可帶動本地經濟。然而,仍有部分本地商戶坦言,生意仍未感受到顯著的改善,一到假日城內更是「空豂豂」,大⋯
澳門與內地,尤其與廣東省,一直密不可分,不少澳門人或其祖輩來自廣東或福建。居民經常帶貨物到內地,在賺取小費後再買些食品或日用品返澳更是常態。陪同父母過珠海、幫忙帶些食物返澳的經驗,相信亦是不少人⋯
社交平台Facebook有不少討論群組,話題圍繞北上消費,或是討論時事,比比皆是。本媒瀏覽部分涉及北上消費的言論,當中有支持亦有反對,甚或反諷北上消費習慣。大部分以「廣東話口語」寫成,藉此或可一⋯
明年度現金分享的發放方式,社會有不同討論,有意見認為維持現金發放較好,亦有意見建議全部或部分金額改為消費卡,有助經濟復甦。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明年度現金分享將會以現金方式發放。他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