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魅力沒法擋

129 非上不可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8157

時間:2024年01月30日 11:11

本澳作為一個國際旅遊目的地,迎來多方客源,旅客來澳為尋覓不同中葡菜式、購買特色手信。然而,城內各式消費卻似難以滿足本澳居民需求。自澳門回歸以來,澳、珠兩地通關便利一直在提升。多年來,不少本澳居民亦習慣出入兩地,在口岸以北吃、買、玩,體驗澳門所缺乏的「高CP值」消費活動。

疫情三年過去,在澳中小微企撐過寒冬繼續經營生意,一心盼求生意回到疫前般興旺,進入去年下旬,本地商戶期望卻一再落空。受疫情影響,不少居民收入減少,亦有市民遭裁員。然而,衣食住行仍須繼續。為求吃好、住好,若一眼向北可找到「物美價廉」的服務體驗,捨澳北上,又何樂而不為?

疫後,一周七日,總有日子可見城內部分街道空盪盪,而北上到處可見澳門人的消費足跡。周末過去,部分市民回澳上班、生活,回味假日在外地的美好體驗,延長期待,等下個假日繼續北上,以人民幣開拓新天地。

新馬路附近的營地大街曾為澳門重要商業街。

新馬路附近的營地大街曾為澳門重要商業街。

復常後,居民節假日外遊意欲明顯增加、本土消費力可見流失,不少民生區中小企反映,經營反而比疫情期間更困難。雖未有官方數據作佐證,但不少商戶所表現出來的憂慮卻「無花無假」。

有商戶將原因歸咎於「澳車北上」,生意流失後難以補充,尤其是民生區飲食業經營狀況未如理想。即使個別「網紅店」受惠,整區經濟亦難被帶動。不單只營商者留意到本澳居民減少在澳消費,立法會議員、商會成員等也不時將本澳的「消費外移」情形搬出來討論。

然而,討論方向卻模糊。意見要麼是鼓勵中小企創意經商加把勁、或是要求政府加大對工商業補助力度。如何面對城內空市,鼓勵居民放棄「物美價廉」,回頭看看澳門能買到、看到、吃到什麼屬於「本地出品」,一時之間,相信無人有答案。

本澳租金貴是死因,不少市民認為留澳消費只能「谷鬼氣」,衣食住行價高質差。另一邊廂,亦有商戶堅持用心出品,仍留不住熟客、招不來過路客。生意拍烏蠅,甚或考慮「執笠」換得一日心安理得。

有什麼法寶招數讓本澳經商者賺得加倍競爭力,與大灣區各處熱門店鋪一決高下、扳回一城?澳門居民或留戀老字號、或輕視本澳商號,又應抱持什麼心態面對本澳社會消費生態變化?

數十載過後,在澳門的人們是否還會記得那幾間由小吃到大的小店,或已時移勢易,成了追趕時興潮流的冒菜、酸菜魚、麻辣燙、咖啡店⋯⋯留在澳門、花費葡紙,澳門人求的是什麼體驗?而北上又是否只因價錢、性價比高?上述等等問題,未知當局可曾深究。

近年來,澳門視區域合作為「發展主旋律」,致力與香港聯同廣東七城打造大灣區。同時,特區政府亦加大力度投入橫琴深合區發展。

在大灣區框架下,本澳中小微企如何得以生存、優勢為何、魅力何在,這些問題已見迫切。當局在思索經濟發展政策時,未知有否對本地企業狀況刨根問底一番,或只看到部分企業的能力?若澳門融入大灣區是必然結果,澳門是融入或「被溶入」,這值得社會深思。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