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與不上之間 非關成本?

129 非上不可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8166

時間:2024年01月30日 11:11

澳門與內地,尤其與廣東省,一直密不可分,不少澳門人或其祖輩來自廣東或福建。居民經常帶貨物到內地,在賺取小費後再買些食品或日用品返澳更是常態。陪同父母過珠海、幫忙帶些食物返澳的經驗,相信亦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

部分本澳居民對北上消費並不陌生。疫後三年,離澳透透氣,於居民而言更是迫不及待;另一邊廂,隨著「澳車北上」開放帶來便利,北上消費、出關吃喝玩樂有如日常,多是因為價錢便宜、多選擇、性價比高,過關亦方便。

每人對北上態度不一。有居民一星期內過關三、四次、亦有一個月七、八次,但有人一年以上未踏足內地。本媒邀請待業中的Yoko、蘇先生以及身為中醫的Alice,分享北上及消費經驗。

或者「上與不上」之間,除了金錢考量外,亦關乎個人選擇、情感、信心及信任。

消費的不止金錢 還有情感
Yoko:越北上越熟
對澳亦漸感生疏

自全面通關後,住家近青茂口岸的Yoko,一星期幾乎到珠海三、四次,通常北上是為了食晚飯。平時日頭時間,若有時間她亦會出關到珠海四周走走,在澳時則多數留家。對比澳門的物價及整體服務水準,Yoko認為,無論飲食或購物,內地性價比都較澳門高,東西便宜、選擇多。

正在待業中的Yoko亦坦言,隨著北上頻密,越發對內地感熟悉及安全,反而對澳門環境漸生疏,「基本上,就唔會有嘢令到我留喺澳門囉。」

她又稱,疫前自己並非經常往返內地,惟自從開放青茂關口後心態有了變化。出關實在好方便,過青茂關口的時間等於自己搭巴士或開車到新馬路。

在未開青茂關時,Yoko亦會北上消費,但不頻繁,當時亦未有現時便利。「 仲係都係嗰句,澳門很多時候消費性價比較低,是一個致命傷 。」

Yoko表示,若有時間自己亦會到珠海或廣州等廣東省內的城市走走。

Yoko表示,若有時間自己亦會到珠海或廣州等廣東省內的城市走走。

Yoko:物價在漲
在澳生活成本難承擔

Yoko續稱,對自己而言,本澳價物升幅實在越來越難承擔。自從有了消費卡,物價明顯一直上漲,但質量未見相應提高或保持。她舉例超市內的生活用品,由疫情到開關這段時間,「你會感覺到那些東西(價格)是不停地上漲,上漲得很快 。」

對Yoko而言,北上消費變得頻繁似是自然發生的事。「以前澳門嘅消費、生活,其實我都可以接受。最主要係(因為)疫情或是甚麼,自從有了消費卡, 其實大家都感受到澳門的物價在升。無論你去超市買嘢、食飯、其實好多嘢,佢(商戶)完全諗住嘅係:你哋啲人有張消費卡攞住,無所謂,你們都唔會計較錢。好多嘢,你會感覺到它(商戶)係不停地加價,加咗價後又不會減。」

Yoko亦多次提到,近年自己對留澳消費甚無好感,尤其在食方面。

她認為,自疫情期間起,本澳食物質量明顯變差。「其實除了價錢提升,食物質量降低、價格又變貴⋯⋯份量少了、唔好食。」

本澳食店貴 質量差
麥當勞算是「正常」

問及在澳門是否有心水食店,Yoko笑指,麥當勞算是「正常」的店。「我諗麥當勞應該係正常啲。」有時在節慶日子,自己和家人亦會到本澳老字號酒樓食飯。

平日,若沒北上解決三餐的話,基本上Yoko除了去麥當勞,便是多數自己煮食。

Yoko分享其北上美食。

Yoko分享其北上美食。

她又坦言,物價不斷升高,小市民如自己亦難做到甚麼,但政府亦不想處理。「大家都係澳門人,大家都好想澳門做好啲,最主要係政府又好似唔理,啲小商戶只想自己不斷增值,小市民好難做。」

身邊朋友多北上消費
一家大小食飯
「澳車」到山姆掃貨

Yoko仍會在澳到超市消費。她亦觀察到,似乎去超市的居民正在減少。Yoko又表示,身邊朋友幾乎都喜歡北上消費,微信群常見朋友分享一家大小「澳車北上」相片。朋友通常直接開車上去山姆超市掃貨、食飯。一到放假,或到廣東省其他城市或周邊地區旅行,可能玩兩、三天。

她又指,疫情期間,不少朋友、同事帶小孩去觀賞本地聖誕燈飾、影相打卡。但到去年聖誕節,少見同事分享本澳的聖誕燈飾相。

Yoko亦會到廣東省內的城市走走。

Yoko亦會到廣東省內的城市走走。

待業中 對前景感迷惘

Yoko在賭場工作近十年,早前因貴賓廳結業潮而失業,正在待業的她用了年半時間學習花藝,正在謀劃發展這門手藝。她對日後在澳的生活、發展、位置,又有何規劃?

她直言,現時自己亦好迷惘、壓力大。對澳門現況亦不太樂觀。

自己曾試過申請賭場花藝員職位,但不成功。澳門花店少,難找到有關工作。即便有心將花藝變成自己的事業,卻又找不到方向。

「你唔知應該向邊個方向發展⋯⋯其實對澳門(我)真的冇乜信心,唔知佢點樣可以變好啲。其實大家嘅感覺都是,除了賭業,應該周邊的東西都冇乜可能會變更好, 就係咁樣⋯⋯就好似我而家學緊嗰行(花藝),你好想喺澳門發展, 但是你唔知應該向邊個方向發展⋯⋯所以好迷惘,真㗎。」

她亦曾去瞭解本澳花藝行業狀況,但一想到現時經濟環境差、鋪租又高,加上現時澳人多北上消費,即感到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淋。「因為學完又搵嘢做時,其實你很想自己有一份工、有一份事業,你就會去構思、去諗: 我應該點行呢?我應該係打一份工定係自己開一間鋪?」若開店就必須考慮澳門高租金、以及本澳居民消費模式又改變,「其實很多人都寧願選擇北上買,都未必會喺澳門⋯⋯最慘是你自己開咗間鋪,你入咗啲貨, 你是驚沒人肯消費。」

最後,Yoko亦只用了一句「難囉」來總結自己的「花藝夢」。

Yoko:基本上
唔會有嘢令到我留喺澳門

問及隨著頻繁北上,會否對澳門漸感生疏,Yoko坦言,肯定會,對澳門感情亦變淡。「(我)其實差不多就係,喺呢度住,可能有份工作喺呢度做。基本上,就唔會有嘢令到我留喺澳門囉。」

Yoko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亦在澳門受教育。自她頻密北上後,Yoko直言更融入及接受內地文化。自己亦計劃日後在珠海買樓,即使在內地工作亦可接受。

她又認為,內地四處都有監控系統,人身安全等亦受保障,而內地食品的品質、安全各方面亦不比澳門差。

她又稱,即使日後有工作,收入回復到以前水平,自己也未必會留澳消費,繼續北上消費,但次數可能會減少。「買嘢就可能網購,(內地)始終方便、多選擇,澳門無嘢吸引到我留澳消費。」而澳門消費水平始終比內地高。

為何澳門不再吸引?Yoko坦言,很多東西在變, 最主要、最基本是飲食方面成本一直上漲。

北上娛樂、購物、服務「一條龍」
蘇先生:不忘本地良心小店

八十後的蘇先生一家四口,雙親已經退休,家人每月合共北上消費大約七至八次。是甚麼原因吸引大家北上消費?「很簡單,性價比。」蘇先生分析道,「疫情這幾年,各行各業都沒加過人工,但物價都在上升,加上『澳車北上』推出,大家於是看到『新大陸』。」

蘇先生從事文職,弟弟則要輪班工作,二人的收入高於本地的入息中位數,但他坦言,近年人工都沒有跟上通脹。而內地的汽油價格、汽車修理費、洗車費等都比澳門便宜得多。「最明顯是油價。澳門普通的汽油要十四、五元,內地一般是八元,差不多一半的價錢,而且是一樣的,到相熟的加油站有積分卡會更便宜。另外,現在內地有很多『4S店』,有齊汽車銷售、維修、配件和信息服務,澳門訂不到的零件,他們可以在淘寶或廣州汽車城訂到。師傅也很專業,澳門的車房經常要排期,也不一定找到零件。而且有『五元自助洗車』,所以即使特地上去(修車),還是有賺到。」

水坑尾一帶亦見有空置鋪頭。

水坑尾一帶亦見有空置鋪頭。

自駕遊探索廣東省 吸引力大

當然,如果北上只是為了修車,蘇先生應不會每月頻繁北上。蘇先生續指,家人北上的另一消費熱點是超級市場。每次家人都會大包小包地大量採購回澳。「最近香港也牽起熱潮。那是美式的特賣貨場,澳門沒有這麼大面積的超市,貨品種類也沒那麼多,也比澳門同類貨品便宜,所以基本上由『入會』開始已賺。」而這未算上其他的「延伸活動」,例如北上牙齒保健、看演唱會、到「小紅書」推介的特色咖啡店或餐廳嘗鮮打卡等等。「其實就是自駕遊。澳門沒甚麼好做,於是就擴大生活圈。我弟弟會北上看演唱會,會去肇慶、佛山等地,有些人則到潮州或清遠,也會去中山泡溫泉,去廣州找美食。基本上不只是珠海,而是用車去探索廣東省。」

蘇先生又稱,雖然申請「澳車北上」要另外付費買保險,過關也需時,但家人依然喜歡北上,尤其是已退休的雙親。在「澳車北上」於去年十月實施新的預約安排後,蘇先生一家人成功預約「澳車北上」的次數大幅減少,但由於親友有「兩地牌」,所以仍時常「拼車」北上消費。

長居澳門仍是首選
以行動支持多年小店

蘇先生的家人已在內地置業,但他坦言,即使內地現時的生活物價指數較澳門理想,家人也沒打算搬到內地居住。「搬上去後,誰會過關來看你?現在鄰居也相熟,大家親戚朋友也都在澳門,有甚麼事大家隔兩條街就有照應。北上居住和北上消費是兩回事來的。」

他又認為,澳門政府應增加「澳車北上」名額,亦應分開「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兩條過關通道。「『港車北上』都沒有限額,現在『港車北上』都集中在人工島。國家也沒有為大灣區融入設限。『澳車北上』遇上天花板是因為自己的不足。」

內地菜式──酸菜魚近年在澳大受歡迎。

內地菜式──酸菜魚近年在澳大受歡迎。

至於澳門本地商鋪能否與大灣區商戶競爭,蘇先生認為,核心問題是中小企的租金成本太高,令他們缺少資源提高品質或降低價格。「其實小店也很無辜的,因為疫情期間業主都沒有減租,好不容易捱過疫情,業主又開始要加租。」

他又指出,疫情期間很多企業放無薪假,但因為政府派發了消費券,大家的消費力尚能維持,但疫情後沒有了消費券,澳門經濟又尚未全面復甦,市民在消費前會精打細算。

蘇先生亦對本地商鋪尚有留戀。部分「有實力」、「有良心」的街坊小店,自己一家人已光顧多年,至今即使「北上消費」增加,全家亦一如以往地全力支持本地小店,甚至特意不用外賣平台或電子支付前往消費,為免抽成。但有一些本地食肆的質素則明顯下降,甚至客人好意提點後仍態度依舊,卻認為生意是「澳車北上」拖累,自己就再沒有光顧。「我們的原則很簡單,是支持我們喜愛、覺得好吃的店,即使他們沒有減價。業主也應認清現實,再加租,小店真的做不下去的。」

逾年未曾北上
Alice:對安全、過關、
支付仍感障礙

相對Yoko及蘇生,現職為中醫的Alice已逾一年未曾踏足內地,上一次只因所屬中醫工會組織到廣東省兩天一夜交流。對她而言,甚麼內地食物「好抵」、「好正」此類北上消費經驗,仍是耳聞而已。當然,家族亦不乏成員喜歡北上,常分享內地消費好處多,但Alice仍未為所動。「無端端自己唔會出關,出關好麻煩。」澳門雖是屬於中國,惟自己對內地的行政和政策仍無法完全理解,三十幾年都沒有經常出關,「無端端自己唔會出關,出關好麻煩。」她如是說。

Alice又表示,自己對內地仍有刻板印象──治安不好。過去極少過關,亦未長時間留在內地,自己未多瞭解現時內地治安情況。另一方面,自己亦怕觸犯內地的法律或政策。雖然意識上知道澳門是中國的地方,但因兩地法律不同,擔心有時無法判斷在澳合法行為,到了內地是否變了違法。「當然,可能我諗得太多,就會覺得,唔知返大陸有甚麼需要注意的。」

疫後,不少居民愛北上「搵食」,亦有居民鍾情本澳的茶記美食。

疫後,不少居民愛北上「搵食」,亦有居民鍾情本澳的茶記美食。

她又稱,因暫時未有機會體驗,故亦無法理解北上消費「點好法」,但家人都會不時北上飲飲食食。家人曾分享在珠海甚麼餐廳食日本餐,「飽到你嘔、食到你死,才五百蚊咋⋯⋯在澳門稍微質素好些,點都要過千蚊啊。」

即使五百蚊日本美食「食到嘔」,對Alice仍未夠吸引。Alice直言,正因內地地域性不同,又有治安隱患等刻板印象。「若喺黑沙環的餐廳,我現在馬上可以過去,但是你北上要過關的嘛。」

過關費時、麻煩,電子支付亦是障礙, Alice至今仍未有任何內地電子支付工具,若出關,她笑稱,可能要找個人「磅住」。

內地同澳門有不少差異之處,Alice坦言自己對這些差異難免感陌生。「有些東西仍在瞭解中, 我不排除當我瞭解及解決一切障礙後,可能會喜歡(北上消費)。但是踏出這一步之前,就要瞭解當前的障礙。」

平日,在氹仔一間新開超市內,購物的人未見多。

平日,在氹仔一間新開超市內,購物的人未見多。

疫後,不少餐飲業經營者大呻生意變差。問及常幫襯的老食店生意有否變差?Alice表示,自己經常光顧老食店,未見疫後生意變差,常見客滿,熟悉的食物味道仍在,但診所四周多間常光顧的飲食店,疫後則差不多時間關閉。

除了餐飲業者,亦有其他行業亦擔心疫後經營環境變差。隨著澳門與內地進一步融合,大灣區生活圈更便利,北上看病亦或成日常。對此,Alice坦言,自己未對生意感憂慮,一來自己的診所有口碑和實力,一直以街坊、熟客為主。除了實力,另一方面,在澳看病可省不少時間成本,仍是優勢。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