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細則性通過《民防法律制度》法案,自今年9月 15日起生效。法案中新增的「謠言罪」成爭論焦點,部分議員擔心新設罪行威脅言論自由,而且「謠言罪」定義模糊,擔心市民誤墮法網。除了區錦新、蘇嘉豪⋯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會員今日繼續細則性討論民防法法案,會上主要討論俗稱「謠言罪」條文。委員會主席何潤生會後表示,政府接納委員會意見,技術及刑罰都有修改,而且新文本嚴謹,要符合5項要件且「缺一不可」才⋯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今早與政府代表討論「民防綱要法」新工作文本,委員會主席何潤生會後表示,「民防綱要法」改名為「民防法律制度」,並由警察總局履行民防管理工作的主要職責。至於社會關注的「謠言罪」修⋯
立法議員蘇嘉豪舉行記者會總結第六屆立法會第二會期工作。他促請政府擱置《民防綱要法》法案中備受爭議的內容,如新增「謠言罪」、社會安全事件定議、「即時預防」狀態啟動程序、志願者制度等等,以利通過其他⋯
《民防綱要法》法案建議將民防狀態分為五級,一旦宣佈進即時預防(第三級)的民防狀態,一系列的法定責任將隨即生效,例如現時最大爭議的第25條「謠言罪」亦會生效。立法議員蘇嘉豪表示,政府對於進入第三級⋯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繼續討論《民防綱要法》法案,政府代表在會上介紹未來民防體系包括 30個部門及機構,包括 9個軍事化部隊及治安部門、政府 14個部門和 7個私營機構,並提出將志願者剔除。 委員⋯
近1,500名市民聯署反對《民防綱要法》法案新增「謠言罪」,質疑政府「維穩」壓倒一切,將催生白色恐怖。保安司司長黃少澤今日受訪時被問到,只有一千多人聯署反對,政府是否可以無壓力通過法案?他回應稱⋯
俗稱「謠言罪」的《民防綱要法》法案,第25條「突發公共事件下的妨害公共安全、秩序與安寧罪」近日引起多方高度關注,憂慮會損害澳門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當然,政府是一貫的腔調:要符合有關罪狀的條件包⋯
(編按:保安司於7月12日發出新聞稿,表示對《民防法》有關罪名的條文表述作進一步優化,並已向立法會相關委員會提出冀以新的條文表述取代法案原來文本有關表述:http://bit.ly/32B8⋯
(編按:保安司於7月12日發出新聞稿,表示對《民防法》有關罪名的條文表述作進一步優化,並已向立法會相關委員會提出冀以新的條文表述取代法案原來文本有關表述:http://bit.ly/32B8⋯
政府公布的《民防綱要法》公眾諮詢總結報告中,提出現時「很多國家或地區也針對這些謠言或者傳播謠言的行為予以制裁」,包括與澳門同屬大陸法系的國家,如法國、瑞士。不過學社指出,當局所引用的國際例子具有⋯
公共行政學者楊鳴宇指出,《民防法》法案提出的「社會安全事件」是之前規範民防工作的72/92/M號法令中未有特別指明的,加上法案的第25條「謠言罪」眾多字眼定義不清晰,令人覺得《民防法》背後或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