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文化
城市的裝飾需要想像力,中秋放「燈籠」、新年放「恭喜」,能否在傳統中突破不一樣?
關於城市美學:那天我在議事亭前地,看到一個我不想認識的城市 2017年10月10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42550

每到節日,就要忍受大量劣質的人造景色。 每次面對這個城市的美感,供我仰望的事都讓人敢到無力,這個在空間中發生的事,總隔着不同的碰撞,失序。「真的討厭死了」,路上行色匆匆的人也不敢明目張膽地說。而⋯

文化.芸術.設計藝文爛鬼樓
至於牛房的觀眾群,四位都表示,一般看項目類型,表演藝術會有其粉絲團,視覺藝術也會有自己固定的支持者,偶然社區展或某些題材的展覽會吸引到新觀眾,最受歡迎定必是兒童展無疑。
牛房有定位?──專訪牛房倉庫四員工 2017年09月29日|文:庖丁|https://aamacau.com/?p=42327

「最捨不得應該是我的工作桌,在這裏遇上不同的人。」「這裏的廁所,當年那天我知道自己留班,飲了酒整爛的。」「最鐘意自由的工作環境。」「覺得少了個地方睇新嘢。」四個前線職員七嘴八舌地說起最喜歡牛房的⋯

054 結構不變 垃圾會永恆不變嗎?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Cora 在最後一次的「牛房講場」中任其中一場的主持。(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施援程:在空間的需要之前,首先是優質的藝術 2017年09月29日|文:黑黑(文、訪問)|https://aamacau.com/?p=42331

去年十一月本刊曾與牛房倉庫主要活動執行人施援程進行訪問,當時她首次透露牛房倉庫將於2017年被文化局收回進行裝修重整,原藝團將徹出的消息,但牛房一直對此都是靜悄悄,直到今年九月,「告別」的消息終⋯

054 結構不變 垃圾會永恆不變嗎?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大家一直在說的「自由」大概就是如此:一個學習、思考、創作無拘束地進行的氛圍,讓歷史、自然與生命,相互交織共生的地方。(2002年駐場藝術家黃仁逵的繪畫工作坊,逢周六下午,婆仔屋大樹下進行,持續一年。)
歷史小檔案:從婆仔屋到牛房 2017年09月29日|文:牛房倉庫(資料提供)/整理:黑黑|https://aamacau.com/?p=42330

2001年初婆仔屋這座回歸後被廢棄的老人院被「拍板」的負責人朱佑人發現,並帶領一眾藝術工作者首次踏足,眾人對此地皆驚為天人。 同年3月,澳門藝術節期間,由「拍板」所策劃的錄像項目《看得見的城市⋯

054 結構不變 垃圾會永恆不變嗎?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這裡是為本地藝術家而存在的地方──我們在牛房的日子 2017年09月29日|文:郝元春、祖賢、阿堅奴|https://aamacau.com/?p=42328

這裡,是我的出發點 我第一次正式的個展──《我喜歡妳是寂靜的》多媒體插畫展便是在牛房倉庫舉行的,由Cora(施援程)為我策展。之後較多參與的是牛房一年一度的兒童展,今年也參與了牛房的最後一個社區⋯

054 結構不變 垃圾會永恆不變嗎?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香港著名作家劉以鬯夫婦與林婷婷合照,劉先生已九十多歲,太太八十多。(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婷婷與阿七:這裡,有醞釀一切可能的土壤 2017年09月29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2329

牛房除了主要作為一個視覺藝術空間外,其實,這裡也是一個需求度很高的表演場地,由於本地表演空間的缺乏,尤其是具自由度、空間特色、同時亦具一定條件的表演場地更是極少,十多年以來,這裡進行過大大小小形⋯

054 結構不變 垃圾會永恆不變嗎?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飛影閣畫報》別饒風味的女性西餐宴會(1890年)。(©網上圖片)
巨鑊煎水成沸湯:淺談澳門西菜的文化意義 2017年09月2日|文:珍之|https://aamacau.com/?p=41662

去年年中,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一些澳門的資深廚師,他們不少從事廚師行業超過三、四十年,有些已經退休,有些仍在餐飲機構工作。他們有個共通點,都是「澳門西菜麵飽工會」的會員,彼此之間的關係很密切⋯

052 立法會 VS 垃圾會紙本月刊
《藝評與教育: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文集》。(圖片由SomethingMoon 提供)
編織歷史與實務知識的現場──記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 2017年07月18日|文:曾靖雯(「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觀察員、民眾劇場工作者、「木有枝」劇場工作室負責人)|https://aamacau.com/?p=40712

身為劇評的外行,原以為自己將遙遠地觀察這個研討會,或者一如往常在台灣參與相關研討會的經驗──在台下吃力地聽著台上談論理論。沒想到,研討會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正如去年觀察人吳思鋒所言:「『澳門劇場⋯

文化.芸術.設計藝文爛鬼樓
若書為草藥,別忘記遁入它為草時的豐沃土地 2017年06月14日|文:川井深一|https://aamacau.com/?p=40177

書使人著迷而無法自拔,走進圖書館或書店便被它木質芬多精逼出一身屎,對抗這些無聲之聲所引發的腸燥症,最好就是做一些跟書相關的事。但今天我們的身體已經不只腸燥症那麼簡單,坐陣書店的好友跟我說他有時覺⋯

050 環保得個講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路環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夏剛志與炒雜碎──專訪何慶基 2017年03月22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38417

何慶基(Oscar Ho),香港人。若以現時年輕人常說的「斜號族」來介紹他,則是學者/策展人/專欄作家/藝術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曾任香港藝術中心展覽總監、民政事務局高級研究主任,是上海當代藝術館⋯

047 採購黑洞愛都酒店及新花園泳池保育事件簿紙本月刊
學社促特首叫停清拆舊船廠區 儘快落實荔枝碗保育規劃 2017年02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37678

路環荔枝碗11個地段的舊船廠建築群,目前面臨被政府清拆的命運。新澳門學社到政府總部遞信,要求行政長官崔世安叫停清拆工作,並敦促屬下部門儘快確認和執行舊船廠建築群的保育規劃,避免造成不可逆轉的文化⋯

048 拒絕遺忘即時報道紙本月刊荔枝碗舊船廠發展及保育
清平戲院活化方案文化局將投入逾500萬。
空間政治學:從活化文物到活化社會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37436

如果說,文遺保育是澳門近十多年來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之一,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尤其是澳門歷史城區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前後幾年,從重建下環街市、藍屋仔爭議、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拆卸望廈兵營、主教山景觀問⋯

046 以活化之名愛都酒店及新花園泳池保育事件簿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