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澳門,校園看似不熱衷政治,有時卻令人眼花繚亂。為何有些學校會變成候選人的票倉?政改諮詢校方為何要學生簽名表態?反離補集會後,學生得到的竟是老師的警告和訓示?近日一份中華教育會的教學指引,旋即引⋯
抗爭即搞事?年少是罪名? 「被煽動!被利用!有書唔讀,四圍搞事!」是香港中學生參與「雨傘運動」聽到最多的指罵。讀中五的Leo第一天就響應中學生罷課,從早到晚擺街站,喊到聲音也沙啞,向市民解說「罷⋯
「你不清楚那條界線在哪裡,無論是真規則還是潛規則都很模糊,不是很嚴緊控制的那種手段。但當一有事情發生,校方可能不會第一時間保護你,而且反應會很過敏。」談到澳大的學術自由,這位老師沒有外界想像般悲⋯
「愛國愛澳」一詞自誕生以來一直是澳門建制陣營以至北京政府的政治口號,而對「愛國愛澳力量」下定義的話語權也一直在牢牢地掌握在他們手中。例如在俗稱「廿三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法》的立法過程中,他們的話⋯
在澳門主權回歸祖國後,成立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從此澳門人當家作主,並名正言順地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因此澳門居民不再需要強調愛的是哪個國家,因為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老百姓,熱愛自己的國家是⋯
什麼是愛國?誰愛國?誰不愛國?哪些行為愛國?哪些行為不愛國?要討論這些政治問題,我們其實要求助於語言學。是的,這聽來荒謬,但有時候,政治問題的核心可以是語言學與修辭手法。 語言:政治力量的一大後⋯
澳門在外地人的印象,除了是一個賭城以外,「愛國愛澳」相信是他們對澳門社會心理的第一印象。只是,到了今天,口號背後還有多少實質? 筆者明白,在「愛國愛澳」的背後,可以是各種謀取私利、打擊異己的⋯
「老大哥其實只是個象徵,黨內實際可靠的統治基礎是集體主義。把持財富和特權的是一個集團,某個個人在某段特定時間內,因政治需要不一定馬上竊取財富,他可以延期兌現他的財富和特權。這種統治特徵,大概可以⋯
「喂!o靚仔,你未夠秤呀⋯⋯」接著下一句通常會想到甚麼? 「你未夠秤,不能進賭場呀!」、「你未夠秤,不能買煙呀!」、「你未夠秤,不能看三級片呀!」….. 似乎那把「秤」是把未成年的小朋友和不良東⋯
據葡文傳媒《句號報》(Ponto Final)昨日報導,聖若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蘇鼎德(Éric Sautedé),因在本澳傳媒評論政治,惹來校方不滿,將於下月失去教職,校方認為蘇鼎德的作風不合乎⋯
八九年的歷史遺產 二十五年前,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全球抗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政治危機首先在資本主義陣營的邊緣地帶爆發,菲律賓人民抗議政府貪污腐敗,發展到以血肉之軀阻擋軍車,最後達致以人民⋯
【編按】在25年前北京發生了席捲全國的民主運動,亦牽動著澳門人的心!當年,陳煒恆是廣場上唯一的澳門記者,見證了這場波瀾壯闊的民運。於二零零五年發現患上肝癌,翌年,他病中完成《不容青史盡成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