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路上〉校園去政治化就是一種最政治化的教育

019 愛與和諧,佔領澳門 紙本月刊

文:殷憂

網址:https://aamacau.com/?p=12650

時間:2014年11月17日 17:17

抗爭即搞事?年少是罪名?
「被煽動!被利用!有書唔讀,四圍搞事!」是香港中學生參與「雨傘運動」聽到最多的指罵。讀中五的Leo第一天就響應中學生罷課,從早到晚擺街站,喊到聲音也沙啞,向市民解說「罷課不罷學」的理念,還有他們對政改、對當下社會、對未來看法。雖然不少市民走過都向他們豎起大拇指,但亦有一些人總是不由分說地指罵,Leo慨嘆︰「佢哋總是覺得我哋是細路,一出黎爭取就係搞事,俾人當政治工具,無論你有幾理性,幾咁講道理都無用,佢哋明白就明白,唔明白既亦都唔會想明白……」

去政治化教育即洗腦教育
不少人都認為「邪惡」的政治議題不應帶入純潔的校園,以免「洗腦」帶壞學生,被利用成為政治籌碼。學生只要讀好書,教育應該「去政治化」,但香港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一針見血地指出︰「所有事情當放在現實環境去討論的話,一定會牽涉到政治,新一代的學子不可能只停留在掌握學術知識的層面,一定要掌握世界,無論是本地、中國,甚至國際政治,掌握社會發展現況。如果刻意地不讓學生了解社會問題的不同分析,只是給他們某一個官方的理解,官方的立場,這其實是將現實抽空,只是將當權者想學生知的知識灌輸給他們,這才是最政治化的教育!」

「紅流」襲港 公民覺醒抵擋
他指出,自香港回歸以來,政府在資源分配上不斷傾斜。「對一些介紹正面國情、唱好國家,支持政府團體辦的活動都會在金錢上、資源上傾斜,學生要接觸呢啲就好容易,但要接觸其他觀點就難好多,這就是洗腦。」

2009年香港新高中學制將通識科列為必修科之一,卻引來建制派炮轟「好政治化」、「令到後生仔出嚟搞事」。張銳輝認為,要抵抗「洗腦」,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盡早接觸政治,裝備好政治學的分析能力,在不同的政治議題上,都能夠自己的獨立思考,這其實就是讓學生更了解社會的運作。

他指出,香港一直被一股「紅流」無聲無色地滲透社會。「內地經濟強大,香港工商界同內地息息相關,傳媒亦越來越不敢高調批評時弊,深刻挖掘社會問題核心,以致市民越來越不明白社會的運作,慢慢出現點樣令大家唔好諗咁多,由親建制團體,甚至青少年組織都搞啲維穩嘢,慢慢社會就變得去政治化。要抵抗呢股『紅流』襲港,唯一能依靠的正是市民大眾覺醒。」

政治非搞事 我創我未來
一些老一輩的人並非有什麼政治目的,但總是覺得年輕人參與政治就是搞事。張銳輝認為,這是可以體諒的。「因為他們的人生經驗就是告訴他們,政治參與到最後都沒有好結果。」以致他們在社會上有一份政治無力感,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社會角色,因此不斷逃避政治,不想了解政治,覺得自己為子女著想,亦不願他們接觸政治。「因為知咗我都影響唔到啲乜嘢,咁不如唔好煩我。」

但時至今日,新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角色,亦都深信發揮自己的一分力量可以對社會,甚至對未來有一定的影響,這正是公民社會茁壯成長必不可少的基礎。他說,參與過「雨傘運動」的大人都知道,這些「未夠秤」的年輕人參與這場運動都經過深思熟慮,並非人云亦云。「年輕人有好多選擇,佢去玩唔好?去唱K唔好?點解要身水身汗咁去參與一場政治運動呢?如果沒有經過深入的分析,佢哋唔會做呢個選擇。」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參與雨傘運動的中學生堅持罷課不罷學。

參與雨傘運動的中學生堅持罷課不罷學。

中學生罷課,有人讚有人罵,但學生始終堅持信念。

中學生罷課,有人讚有人罵,但學生始終堅持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