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公好龍對「雲端」操作?

2014-09-26 重奪「愛國愛澳」話語權 專題報道

文:真‧愛國者

網址:https://aamacau.com/?p=11451

時間:2014年09月25日 23:23

澳門在外地人的印象,除了是一個賭城以外,「愛國愛澳」相信是他們對澳門社會心理的第一印象。只是,到了今天,口號背後還有多少實質?

  筆者明白,在「愛國愛澳」的背後,可以是各種謀取私利、打擊異己的勾當。不過筆者懷疑,那些建制派即使是大是大非面前,也未必敢於表態,就算有,都帶有濃厚的「騷味」。例如在筆者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的十多年間,在澳門舉辦過的公開「保釣」集會,就只有前年保釣人士登島歸來後在議事亭前地的一次。又好像日本近年右傾化態勢日益明顯,也只有一個建制邊緣的團體身體力行,跑到日本駐港總領事館抗議一次。很想問問:那些自認「愛國愛澳」的核心團體「死咗去邊」?如果他們真的是「愛國愛澳」,就算會讓遊澳的日本旅客感到尷尬,只要活動是理性和平地進行,兼且向他們解釋國家的立場,相信他們不會太介意的。

  再舉一個新鮮的例子。一位教師近期在某大報章專欄說自己「來生甘當中國人」。在當前「愛國」被視為老土的社會風氣下,實屬難能可貴。但事件的前提卻有點可笑:原來他是手持葡國護照到第三國遇到麻煩,才引起他的思緒。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特區護照呢?省得那些麻煩和無病呻吟!而且特區護照也享有112個國家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待遇呀,不算很失禮吧?

  反觀另一邊廂,時下一些年輕人,特別是某些自由開放陣營的領導者及支持者,自由開放有餘,惟不夠腳踏實地。當然,筆者不是說他們不作實事,只是他們即使不是主動站在中國或中國人民的對立面,也都對中國十分冷漠。

  這無論是從政治現實以及政治倫理都不可取。我們可以由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四個因素開始談起:即領土、人民、政府,以及國際承認。澳門自秦朝以來都由中國歷朝政府有效管理,即使是葡治最初的接近三百年,中國政府對華人仍然有效管理,直到阿馬留上任總督,才驅逐清廷官員、強令華人向澳葡交稅。再說,澳門九成居民是中國血統,超過一半人更是來自中國內地而非本澳出生,加上澳門已經回歸中國,為在澳門生活的中國公民而言,愛祖國情懷豈不該是自然而然的事嗎?

  須知道,澳門人的愛國情懷並不是無根之木。撇開「愛國愛澳」產生的背景,即國共兩黨鬥爭在澳門的延伸及兩股勢力的此消彼長,澳葡政府在實行殖民地統治之後,自沈志亮起,反抗澳葡當局的鬥爭從未停止過:澳葡政府曾經向清朝申索擴大轄土,包括今天的南屏鎮(灣仔)以及大、小橫琴(今橫琴島),但在包括澳門居民在內的中國人民反對下,最後不了了之。或許是一些以發展掛帥、以「澳門利益」為本位的「現實主義者」眼中,這種「愛國」豈不是一件「欠缺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眼光」的蠢事?

  想起這些青年的前輩,例如民聯會每年舉辦六四燭光集會,不但是為追悼死難、尋求公義,也是為澳門這樣「一言堂」的社會,爭取一個本著赤子之情公開討論、公開批評中國事務的空間。又例如伍鍚堯先生,多年來與他在香港、臺灣等地的同道,為了保衛釣魚台不惜散盡錢財,更不畏包括中日兩國政府多次的阻撓和拘捕。在他們面前,我們能不汗顏!我們對國家錯誤的政策、人民的愚昧野蠻,可以批評,但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丟掉我們的根本,把歷史語境抽離,以「世界公民」之名自鳴清高。相反,要在澳門生存發展,就要比建制派更敢於去爭奪「愛國愛澳」的話語權,提出更貼近中澳兩地勞苦大眾的論述並付諸行動,而非自動棄權,甚至渲染、煽動兩地矛盾。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_DSC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