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劇場
立法會直選議員林玉鳳形容,文本的建議「不智」,認為現時本文化藝術漸漸開始形成氛圍,是「薄有成就」。
林玉鳳:藝文風氣初成 限制場地形同扼殺 2017年11月18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3355

《檢討行政條件制度》建議劇院及影院僅可於純商業樓宇及酒店場所經營,引起藝文界強烈關注。立法會直選議員林玉鳳形容,文本的建議「不智」,認為現時本文化藝術漸漸開始形成氛圍,是「薄有成就」,「如現在於⋯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最終仍留在工廈,李俊傑解釋是因為商廈租金昂貴,空間亦不及工廈。「商廈樓底普遍矮過工廈。而且畢竟我們是戲劇表演團體,會有很多佈景、器材等,商廈未必有如此大的貨𨋢。」
李俊傑:望可駐場 安心創作 2017年11月18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3372

演出場地、資源難求,為獨立創作者更是。為此,現時戲劇農莊的「黑盒劇場演出計劃」會徵集一些建議書,「可能有些人沒條件申請資助,但又很想搞演出,我們就為他們提供空間,技術支援,甚至資源去實踐。」過去⋯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獨立戲劇工作者曾韋迪表示,不是藝文界想要在工廈,而是無從選擇,希望政府制定民辦場地政策,讓藝文空間可百花齊放,合法、安全地創作。
曾韋迪:想要一個生存空間 2017年11月18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3374

「我們需要甚麼?不過是一個生存的空間,就是這麼簡單。不一定是工廈,不一定是很堂皇的劇院。」是次諮詢在藝文界引起軒然大波。獨立戲劇工作者曾韋迪表示,不是藝文界想要在工廈,而是無從選擇,希望政府制定⋯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藝評與教育: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文集》。(圖片由SomethingMoon 提供)
編織歷史與實務知識的現場──記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 2017年07月18日|文:曾靖雯(「2017澳門劇場研討會」觀察員、民眾劇場工作者、「木有枝」劇場工作室負責人)|https://aamacau.com/?p=40712

身為劇評的外行,原以為自己將遙遠地觀察這個研討會,或者一如往常在台灣參與相關研討會的經驗──在台下吃力地聽著台上談論理論。沒想到,研討會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正如去年觀察人吳思鋒所言:「『澳門劇場⋯

文化.芸術.設計藝文爛鬼樓
《梅田宏明雙舞作》2017(劇照由文化局提供)
從《梅田宏明雙舞作》看澳門舞者的培養 2017年07月5日|文:雅詩|https://aamacau.com/?p=40521

2014年梅田宏明首度亮相澳門舞臺,在第二十五屆澳門藝術節呈獻了兩個不同的作品《適度異變》及《觸.覺》。今年梅田宏明再次獲邀於澳門藝術節演出,帶來他於2011年創作,近年經常在外地巡演的作品《形⋯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革命偶像暴走騷》(劇照由文化局提供)
澳門藝術節──週記(下) 2017年07月5日|文:張吉米(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台灣)|https://aamacau.com/?p=40518

《革命偶像暴走騷》 經過本土遺產的《風來運轉》、穿透生死的《聽你的.走我的》以及虛實交錯的《虛域》,《革命偶像暴走騷》這個不斷消費自己到想死想吐的節目放在最後觀賞,似乎也恰巧為這整篇文章串了結語⋯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風來運轉》(劇照由文化局提供)
澳門藝術節──週記(上) 2017年06月27日|文:張吉米(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台灣)|https://aamacau.com/?p=40356

這次因參加「澳門藝術節」其中一週的講座,而觀看該週的幾個節目,過往我到澳門都是參與藝穗節,對我來說,這不同還真的有些大,無論是場地、製作規模以及觀眾群,都需要調整一下「這次來澳門不是看藝穗」。⋯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革命偶像暴走騷》劇照 (相片由澳門文化局提供)
革命.偶像.暴走.騷──一次感官刺激與精神虛無的交替體驗 2017年06月27日|文:徐墨龍(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馬來西亞)|https://aamacau.com/?p=40353

來自日本的演出、聳動的演出名稱、購票時觀眾就被提醒:最好穿短褲拖鞋入場,因為現場將水花四射。哇!這將是怎樣的演出啊?進場前你會不會滿心期待或興奮得小心臟怦怦跳?我相信會,尤其你是愛好實驗冒險創意⋯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海鷗》劇照 (由文化局提供) 2
穿越百年的浮世如何作繪?評「雷克雅未克城市劇場」的《海鷗》 2017年06月6日|文:林乃文(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台灣)|https://aamacau.com/?p=39918

「時間是用來流浪的,肉體是用來享樂的,生命是用來遺忘的,靈魂是用來歌唱的。」 ──吉卜賽歌謠 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鄉下莊園一群自怨自哀者的人間劇場,變身為二十一世紀初冰島度假屋一群不上不下文藝工作⋯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足跡《找記憶》 攝影:鄭冬
孩子,你可知道自己的真名?──在足跡「童聚偶遇」裡「找記憶」 2017年04月26日|文:川井深一@井井三一繪本書屋|https://aamacau.com/?p=39276

  孩子們集中坐在最前排,這齣戲不擔心小觀眾突然衝到舞台,演出者自有氣場,每一個衝進舞台的小小聲音都有回應。 足跡《找記憶》,是今年「童聚偶遇」的其中一個節目。主角一樣是牛牛,「在人們⋯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夢劇社導演莫家豪(右)與《漂流船廠》創作人員霍嘉衍希望演出能使觀眾重新思考身邊歷史。
漂流船廠 盛載故事 夢劇社:望助公眾重新思考歷史 2017年04月19日|文:思崎井|https://aamacau.com/?p=39097

「演出叫『漂流船廠』,是因為我們想將船廠文化帶出,接觸更多大眾,所以我們把船廠『漂流』出來,去到澳門不同的公共空間演出。」 船廠要漂流,是因為留不在原地,也因為它不只屬於荔枝碗,而是全澳門;於是⋯

048 拒絕遺忘紙本月刊
本地藝團「足跡」邀請台灣「野孩子肢體劇場」將親子默劇《叩!叩!死神》帶到澳門。
兒童劇談「死」不殘忍 莫兆忠:大人為何要避忌? 2017年04月19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39080

「其實哭是一種情感。」本地藝團「足跡」負責人莫兆忠平靜道來。對於跟孩子說「死亡」這回事,他亦不認為很殘忍,「每一次我們都不是要教小朋友學會甚麼,而是讓大人與小孩透過劇場,一起學習面對問題。」 今⋯

Curtain Up!藝文爛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