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文化遺產是指過去人類所創造,由現代人類繼承並傳之後世,具有獨特和普世價值的物質或非物質遺產。文化遺產大致分為「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本⋯
本澳開埠至今數百年,文化與歷史日積月累,文化遺產更是在小城中隨處可見。而在二〇〇五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核、批准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更是中國境內現存規模最大⋯
二〇二二年可謂澳門文物遭到破壞之年,今年六月,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警告、停工逾十四年、被指影響松山燈塔景觀的東望洋超高欄尾樓成功避過削高;具有約超過三世紀歷史的被評定不動產項加思欄古城牆一段因山⋯
澳門自二〇〇五年申遺成功後,部分公眾對於文物保育的意識已顯著提高,然而,澳門土地資源有限,文物保育時常與城市發展產生矛盾,社會上仍有部分人對於為何而保育感到不解,覺得文物保育就是浪費經濟發展,大⋯
近年部分澳門人保育文化遺產的意識有所提升,惟獨特區政府作為保護者的角色屢屢捱批、進退失據。東望洋燈塔關注組發言人、城市規劃會前委員陳德勝亦批評文化官員在多個涉及世遺保護爭議上未把好關,未能依法處⋯
文化局對於「下環四圍」之一的光復圍的保育方案已一再退讓,但仍不獲多名城規委員接納,並要求當局放高,認為政府不應該限制發展商「活化發展」。工務局隨後提出,退回「光復圍」的規劃條件圖草案,讓文化局補⋯
城規會今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當中討論到光復圍的規劃條件圖草案,草案要求建築物須保留臨街立面及屋頂特徵,不得增加高度。文化局代表在會上表示,光復圍已有逾百年歷史,屬南歐葡式風格裝飾的圍里建築,與傳⋯
澳門本身是一個小城市,土地資源匱乏,一直以來都靠填海造地發展新興產業。自二00三年賭權開放以來,本澳未發展的土地資源要不是被承批人閒置,就是被用作發展旅遊博彩設施以及公屋。所謂的城市發展換來的亦⋯
氹仔卓家村10棵百年古樹或因當局開闢道路而被遷移。綠野之友協會會長林穎聰、卓家村居民代表何嘉文今(7)日到政府總部遞信,向行政長官賀一誠呈交收集到的2,000多名居民聯署,促請特區政府承諾「不遷⋯
卓家村十棵古樹的去留命運近期受社會高度關注,更有環保團體發起聯署,要求政府「不斬不遷」,原地保留該十棵古樹,有關聯署(https://bit.ly/3LhEySe)至今已收集到逾2,100個簽名⋯
位於氹仔卓家村附近的十棵古樹近日成為全城熱話,面臨被砍伐的命運。城規會於2022年3月10日討論一幅位於氹仔卓家村內的私人工程規劃條件圖時,城規會主席、工務局代局長黃昭文表示本澳對於遷移古樹的角⋯
城規會日前討論到,氹北規劃日後開路或會影響氹仔卓家村菜園路上,十棵已列入古樹名木清單的古樹,隨即便引起社會反對。多名卓家村原居民與本媒分享舊時村落生活時,無一不希望該批古樹可以被好好保育,古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