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關注組陳德勝:依法保育文遺 文化官員怕甚麼?

115 消失中的文遺 紙本月刊

文:論盡媒體

網址:https://aamacau.com/?p=95994

時間:2022年11月29日 11:11

近年部分澳門人保育文化遺產的意識有所提升,惟獨特區政府作為保護者的角色屢屢捱批、進退失據。東望洋燈塔關注組發言人、城市規劃會前委員陳德勝亦批評文化官員在多個涉及世遺保護爭議上未把好關,未能依法處理。一來是官員的「水平不夠」、二來是這些官員「怕得要死」。

他又批評文化官員在處理這些爭議時非但沒有做好把關,「仲發出『歪歪咩咩』嘅意見,咩叫視角走廊?」

陳德勝又質疑若文化官員按照現時《文化遺產保護法》以及「限高」批示等法規去保護城市文遺,又何懼之有?

在訪問中,陳德勝亦多次提及位於東望洋斜巷18至20號地段的東望洋超高樓項目(俗稱「爛尾樓」)、加思欄古城牆部分倒塌以及被拆及初級法院項目,文化局作為文遺保護者未盡其責。

陳德勝批當局在處理東望洋超高樓項目「將錯就錯」

對爭議多年的爛尾樓項目,陳德勝批評無論文化局或特區政府的目前態度均是「將錯就錯」。「以我理解,一係(文化局)人員水平唔夠,一係故意搬龍門,這樣對澳門的未來唔好。⋯⋯若將錯就錯,歐文龍(已被判監的前運輸工務司司長)都可以放,賈利安(工務局前局長,涉嫌受賄及清洗黑錢)亦都唔洗審」。

在訪問期間,陳德勝多次指出自己認同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講,「一國兩制下特區政府必須依法施政⋯⋯若當局堅持違法,我們不排除寫信給習近平。」

他續指,世界遺產委員會因位於松山腳羅理基博士馬路的中聯辦大樓項目曾向澳門發出「黃牌」。當時特區政府、關注組以及教科文相互妥協、讓步。最後,中聯辦大樓高度不能過90米以及當年前特首何厚鏵簽署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針對東望洋山周邊興建的樓宇訂定容許的最高海拔高度。據該批示,該地段的限高是海拔52.5米,「批示沒有失效,為何可任由建81.4米?」

他又稱,東望洋燈塔早前被列入中國工業遺址,必須從天際線、海岸線保護松山燈塔,這是國家要求。然而,「文化局人員水平,甚至整個政府都不足夠,亦沒有尊重法律。」

二〇一五年,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中聯辦大樓雖已落成,燈塔景觀仍可望到。

二〇一五年,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中聯辦大樓雖已落成,燈塔景觀仍可望到。

文化官員該發聲時卻失語

文化局五年內換第四次局長,現任局長梁惠敏於本年二月就職。陳德勝認為這或與制度、上層管理問題有關 。在處理保育議題「唔湯唔水⋯⋯文化局該出聲時無出聲,過咗出咗問題,更加唔敢出聲。」

他又指自己明白文化局有其難處,曾在城規會會議中在涉及保育爭議上局方代表表現似「受壓」,「文化局官員『唔敢出聲,受到好大壓力』。我明白文化局有其難處,但(不明白其)為何不用文遺法、批示以及知識去捍衛?」

陳德勝又稱,凡見到文化局因保育文遺被攻擊時,自己必出聲撐局方。「佢哋(文化局)受到一啲發展商的攻擊,佢哋做得啱,依法的,不能咁樣攻擊佢(局方)。」

二〇一九年,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中聯辦大樓旁的土地仍未發展,燈塔景觀仍可望到。

二〇一九年,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中聯辦大樓旁的土地仍未發展,燈塔景觀仍可望到。

保育若涉及牽涉貪污、賤價批地
東望洋燈塔景觀岌岌可危

陳德勝又表示,近年一些保育議題在城中炒得沸沸揚揚,惟都沒有找到平衡點,在看到工務局前局長賈利安以及李燦烽嫌受賄及清洗黑錢的新聞報道更感心悒。「為何心悒?因為有些保育議題牽涉貪污」。自己亦能理解文化官員「怕得要死」的原因,當保育涉及貪污、賤價批地時,並非一個文化局就可以支撐、解決保育問題。

他又稱,現時特區政府收回不少土地,卻未見有所規劃去發展。「點解一定喺正松山腳下(土地)?因為這處有不少土地涉及賤價批地」。

陳德勝續稱,松山腳建築物不能超過海拔25米,而前朝政府內部一直蕭規曹隨。「回歸後,不知誰取消這內部規定,所以歐文龍任由松山腳下的土地起多幢126米的超高樓宇,最後佢未實現就被拉。」

商人愛財應取之有道
用之社會

陳德勝認為需要社會各界齊心推動保育本地中葡歷史、包括建築物、非物質等。即使在商言商而言,亦不能以「破壞」地方去發展地產項目。賺錢要取之有道,亦要回饋社會。「若有人去破壞,則要承擔歷史嘅罪名、罵名⋯⋯我相信大部分的建築商守法,堅持守法界線。當以違法方式損害澳門時,因果會出現。現時被拉的官員,都離不開兩個字:因果」。

他又指,只有小部分地產商「諗歪咗」,在搵到一佰億元後就想搵一千億,「有一千億要搵一萬億,沒完沒了⋯⋯搵錢要取之有道,亦要回饋社會。」

他又呼籲因發展地產項目變得富裕的地產商履行社會責任去幫國家及澳門,「日日都話愛國愛澳門,為何沒有幫手照顧身邊青年、弱勢群體?」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中聯辦大樓及另一超高樓已完全遮擋了山燈塔景觀。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位於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中聯辦大樓及另一超高樓已完全遮擋了山燈塔景觀。

世遺非只屬澳門 須代代相傳

陳德勝亦多次強調澳門世遺不只是澳門人擁有,亦非屬特區政府,而是全世界人擁有的。當澳門不去遵守公約,由任世遺被破壞時則會被要求退出,「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我必須捍衛世遺。」

他又不認同城中有意見「抹黑」本地的文遺有殖民地色彩,「街名又話要改,以前落下來又剷除。」文化、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與殖民無關,澳門已回歸。歷史走過,無誰錯誰對,應活在當下。

陳德勝又希望本澳與教科文有良好關係,下一代慢慢增加保育意識。保育不是民間與當局「兵刄相向,恰恰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他又認為,「澳門雖小,但融合了中葡文化、寶藏多。」世遺則可促進本地產業多元發展,在保育同時兼顧發展,讓本地非博彩元素拓展更多職位。現時澳門缺乏人才,缺乏有思想的人、「錢太多,政府一直依靠賭稅,所以腦筋停頓⋯⋯在樽頸位就要思考發展就業機會。澳門想多元發展,保育不可少」。若澳門世遺一旦被教科文除名,不單辜負了國家的幫助,亦會讓澳門人失去可以謀生的支撐。

東望洋燈塔關注組發言人、城市規劃會前委員陳德勝。

東望洋燈塔關注組發言人、城市規劃會前委員陳德勝。

若只能從「視角走廊」望向燈塔
陳德勝:好可悲

住在新口岸逾十載的陳德勝表示,過去該區處處市民稍抬頭便可望到松山燈塔,而這光景隨著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近東方拱門一帶的地段高樓落成後有可能一去不復返,或只能從政府建議的、指定的「視角走廊」去觀看,這樣「好可悲」。

他坦言,前文化局官員曾向他說:「勝哥,如果你喜歡睇燈塔,你去塔石睇,甚至有啲人叫我走上橋睇、或出海睇⋯⋯我都係第一次被人叫望燈塔,唔係喺360度嘅空間,而需出海、上橋,甚至走另一邊去睇,其實咁樣係好可悲」。

除了關注「爛尾樓」項目,關注組亦曾去信教科文松山腳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兩地段的地盤。陳德勝表示,惟隔離另一地段的高樓已落成,其高度雖有減但仍遮擋了望向燈塔的視線,「都係遮擋望向燈塔的視線,但官員是覺得無所謂,(認為)市民可以上橋望。」

陳德勝認為特區政府須聽民意,當市民有不同意見便不能硬闖關,亦不能將不同意見者打成「反動派」來對付。「我而家反對你(政府)破壞澳門歷史建築物以及周邊,破壞天際線、山海城景觀,我哋先出聲。」

曾為兩屆城規員委員的陳德勝一直以敢言見稱,對於這個曾任職六年的委員會,他則希望委員能經過選拔、找到有能力、真心為澳門的人士,「而唔係任由社團隨意派兩個人,唔理有冇知識或是否具相關專業。若沒有知識,點樣可以真係有益澳門發展?」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