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家村古樹將何去何從? 村民:古樹印記昔日 需好好保育

2022-03-18 鏟古樹開新路,澳門獨領風騷? 卓家村十棵古樹事件簿 即時報道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85473

時間:2022年03月19日 8:08

城規會日前討論到,氹北規劃日後開路或會影響氹仔卓家村菜園路上,十棵已列入古樹名木清單的古樹,隨即便引起社會反對。多名卓家村原居民與本媒分享舊時村落生活時,無一不希望該批古樹可以被好好保育,古樹所在之處充滿回憶。它們見證氹仔的發展,亦印記原居民的情懷。

據多名卓家村原居民的分享,在菜園路上的十棵古樹早在清末時代已經存在,而早期村民亦會在巷尾的一棵古樹下拜「石敢當」,另有一說是該土地原是其氏族的祖墳,但因為要在其上方開路所以另遷別處。

卓家村內菜園路上的古樹

卓家與氹仔

古樹或因建交通要道而「讓路」消息一出,連帶「默默無聞」的卓家村亦沾到市民關注。卓家村為目前發現最早在氹仔開村的村落,目前有證據顯示,卓家村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康熙末年間(18世紀初)。

卓家村的歷史流長,其在氹仔開村的時間或比葡人駐軍至氹仔的時間還早,根據氹仔歷史學家黎鴻健所著《氹仔情懷》一書中描述,卓氏源於香山(今中山),其族譜上記載,至其十二世孫卓煥三時,約在康熙年間移居氹仔。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而康熙正正是崩於距今三百年——公元1722年。換言之,卓家村在氹仔開村至今已有約三百年的歷史。

但時至今日,仍在卓家村居住的卓氏族人已經所剩無幾,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在早期的時候已有不少卓家人移居至氹仔市區或渡過十字門到澳門半島另覓生計;另外,在上世紀初,因戰爭的關係大批人口向南方流動,相當的部分人流入港澳地區,使得大量外來人口流入卓家村。

而且卓家村的範圍亦不只有目前的關帝廟、菜園路一帶,更延伸至目前孫逸仙博士大馬路約澳門電訊(氹仔總店)一帶,據說當年村民稱現關帝廟一帶的部分叫「埋便村」,而現孫逸仙博士大馬路一帶則稱作「開便村」。

圖左之綠色建築為關帝殿及天后宮,圖右的樹為其中一棵列入澳門古樹名錄的古樹

古樹印記——原居民的情懷

數名不願具名的卓家村原居民表示,希望該十棵古樹皆可被保育,又指,該古樹自其年少時已經在,該處充滿回憶,亦見證氹仔的發展。

在受訪的卓家村原居民中,有數名而年過八十,年紀最輕的亦過甲子之年,他們皆於卓家村出生以及成長,唯目前因各種原因已移居另處,但他們仍然心繫卓家村。

他們表示,自有記憶以來,該路(菜園路)上的十棵樹已經存在,而且已經十分茂盛,估計於清末時已經種落,而村內最古老的樹應該是關帝殿及天后宮內的那兩棵(假菩提樹)。

他們表示,在五、六十年代時,當時村內仍然使用柴火,他們年輕時都需在街上「執柴」,而在目前菜園路上的古樹也是他們其中一個拾取枯枝的地方。他們表示,因為當時那些假菩提樹已經很高大,所以有部分枯枝會卡在樹上,要另外用一些竿子把樹枝上的枯枝打落,然後拿回家作柴火之用。

他們又指出,在巷尾的假菩提樹(現最靠近波爾圖街的古樹),過去在其樹頭上有一樹洞,當時村民都會在其樹洞裡插上神香拜祭,而村民都會稱該處為「石敢當」,以祈求出入平安。

另外,亦有人表示,在該巷尾的古樹周邊的土地原是其祖墳的所在地——「蛇地」,但當時也因為要在其上方開路,導致祖墳需另覓風水寶地。但目前工務局打算再次在其地段開路,而把古樹移走,擔心歷史或將再度重演⋯⋯

現時卓家村內仍有不少村民,但村內的建築相比附近的「石屎森林」多了一份時代感,但同樣地比起冷凍的「石屎森林」多了一份「人情味」,從吵鬧的氹仔市區走到寧靜的卓家村,會驚覺氹仔亦有被「石屎森林」包圍的「桃園」。

菜園路上的古樹承載了卓家村以及其村民的回憶,更見證了氹仔的發展,唯目前工務局態度強硬,又稱暫未看到可替代的方案。歷史是否重演現暫未可知,但當局須聽取民意、回應民意,再三思考氹北的相關規劃。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村民分享,過去在此古樹下有「石敢當」,村民籍此祈求出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