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
資料圖片
【來論】聘用內地優秀教師為期一年 蜻蜓點水式廣東話培訓僅40小時 2020年12月18日|文:小小

教青局局長老柏生稱,內師來澳後會安排廣東話培訓。據悉,廣東話培訓課時只有40小時,整批內地優秀教師將近30人於 […]

公共街市攤位引競爭 須每年親身經營最少240日 2020年11月6日|文:記者西西子

行政會發言人張永春今(6)宣佈,政府將制定《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律草案,賦予市政署管理公共街市的職權;引入競投 […]

涉辱罵猥褻學生遭停職 小學教師上訴終院敗訴 2020年04月22日|文:論盡採訪組

一名小學教師於2012/2013至2014/2015學年,因涉辱罵及猥褻學生(包括錫女學生的臉頰、用鬚根掃學生 […]

學社促復課前如非必要應豁免教師返校工作 2020年01月30日|文:論盡採訪組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本澳已確診7宗病例。早前,教青局已宣佈全澳非高等教育學校延‪至2月10日或之後上課,並通知各 […]

調查:7成受訪教師感壓力大 冀學校增行政人員 減非教學工作 2016年09月10日|文:論盡採訪組

今日是教師節,現今教師除了要應付恆常教學工作外,還要處理課外活動、學生輔導、進修培訓等工作,工作壓力日益沉重。 […]

余永逸︰「政府越係諗住穩定社會,結果社會就越唔穩定。」
越想維穩越不穩──專訪澳大副教授余永逸 2014年05月1日|文:論盡採訪組

近些年來,五一遊行的隊伍的數量不斷上升,今年的遊行隊伍更多達有18個團體參與表達訴求。經濟的繁榮發展,與社會矛 […]

五一遊行百花齊放  青年動力理事長關婉珊:「問題不解決,將繼續發起遊行」 2014年05月1日|文:哲廬

每年五一,多個團體均發起遊行。而今年更有十個隊伍共十八個團體發起遊行表達訴求。 當日的遊行包括:澳門博彩企業員 […]

五‧一抗爭:十五個年頭,三個世代 2014年05月1日|文:吳國昌

記得公元二千年五月一日,澳門三角公園聚集了一群以三行工人為主的長期失業者,群情激憤,要立即上街遊行。由於這次自 […]

五一行動一覽表 2014年05月1日|文:整理:建燁(參考資料:《澳門日報》、澳門電台、澳廣視、維基百科、香港《明報》、香港《大紀元時報》、香港《蘋果日報》、RFI、論盡媒體)

2000 三行工人為主的長期失業者在澳門三角公園聚集後,立即要求上街遊行。在立法會議員吳國昌勸導下,遊行行動延 […]

左起:陳偉智先生(中學教師)、阮美芬修女(天主教學校聯會理事長)、鄭洪光先生(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論壇主持王曉晞先生、馬竇先生(專欄作家)、陳美玉博士(教育學者)
《四校聯招的疑惑》論壇摘錄——小城教育反思系列五 2014年03月1日|文:文字整理:何老篤、黑黑

由論盡媒體及澳門觀察報合辦的《四校聯招的疑惑》論壇,於2 月16日下午2:30-5:00 於論盡媒體進行,當日 […]

把脈澳門教育 2013年12月10日|文:豆苗

對於自幼在中國大陸受教育的我來說,澳門的教育自有它新鮮有趣且較優越的地方:學生不用從早到晚困在學校,有更多參與 […]

(圖片來源:Jess (2013), Finding Good Books to Read: How-To, jessmountifield.co.uk )
新老師手記:罪惡感的極限 2013年12月10日|文:馬竇

四個月前,我踏進校園、執起教鞭的第一日。同事跟我聊到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她說,永遠別跟同事說「那個學生其實沒那 […]

插畫:〈吃掉想像力的教育〉,袁志偉
「甚麼故事能夠代表我?」──談文學教育的理性趨向 2013年12月10日|文:川井深一

覺醒之路 現代教育存在各種光怪陸離的風景:例如沒有夢想的人,在舞台上說著夢想的事;人被編號,以便在打卡、點名、 […]

國外走進兒童醫院的藝術
斬腳趾避沙蟲:本末倒置的美育思維 2013年07月2日|文:弘玉

想想看,如果學習器樂卻沒有樂器,學習舞蹈但沒有體驗節奏的引導,學習寫作則沒有善用詞彙的意識,你可以期待這樣的學 […]

缺失的審美教學 (下) 2013年03月5日|文:弘玉

我們一般稱書寫採用的文字和說話選取的言語為「語言」,準確一點說是「文字語言」。 不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文字語言 […]

缺失的審美教學 (上) 2013年02月6日|文:弘玉

當被要求編寫一個正規的教案時,今天不少學校藝術科教師會列出知識、情意和技能的教學目標 (當代更重視學生主體參與 […]

為甚麼我們參加遊行? 2011年05月6日|文:竹子

除了教師五一站出來,提出對教育政策和專業職程的關注外,遊行隊伍當中,亦有學生輔導員在五一上街,反映社工人員同工 […]

史無前例五百名教師和平上街 促請正視本澳教育政策問題 2011年05月6日|文:竹子

2007年首次有數十名教師,在國慶日參與遊行,當時社會各界普遍對參與遊行的人士存在標籤,更質疑教師上街目的只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