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慎成里「微改造」 倡留住生活氣息
2021年09月2日|文:論盡媒體
歷史建築要如何修復活化,一直是不少城市思考的課題,特別是古舊的民宅。若把居民遷到別處,將建築改建成商業或展示用 [
澳門特色嶺南建築 保護、活化如何共存?
2021年09月2日|文:晶
澳門位處嶺南地區,不少中式建築自然具有「嶺南特色」。但今天,澳門很多中式古建築雖然留下了立面,但內裡的間格已經 [
摩登之弧度- 現代建築的日落
2021年01月14日|文:欣欣
位於大堂街9-11號及羅結地巷11號樓宇,傳說是意大利雕塑家夏剛志(Oseo Acconci)的作品。 記得去 [
澳門變變變──建築師看澳門
2019年12月16日|文:文欣
「我很喜歡澳門的光,澳門的地貌,澳門的城市結構,澳門的密度,澳門兼容的文化氛圍。」澳門文化組織BABEL的成員 [
空間政治學:從活化文物到活化社會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者言
如果說,文遺保育是澳門近十多年來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之一,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尤其是澳門歷史城區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 [
寧靜小村迎遊客 九澳居民:發展旅遊真的好?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政府為着發展旅遊,又打路環九澳村的主意,想要打造「古村遊」,不少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亦曾表示支持開發聖母村成為旅 [
設施功能先於保護建築?林翊捷:「活化」變綽頭 概念本末倒置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澳門土地資源缺乏,人口密度高,或為「保育」、「活化」、「增加人流」,不少被丟空的舊建築均會被翻新或擴建,以騰出 [
外牆主義不合時宜 呂澤強︰文物大改造易失原有價值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澳門近年不少歷史建築的保育議題都引起社會極大迴響,然而,政府的保育措施不是「異地保留」,就是原地只保留外立面, [
2015-2016 特色建築關注事件簿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媒體
愛都酒店 2015年4月,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提出擬愛都酒店重建計劃,擬將該處改建成具體育設施和文康類的青少年 [
喜歡歷史 不喜歡舊
2017年02月3日|文:澳門路人
那棟有着泥紅色瓦頂的綠色小屋,對許多澳門人來說幾乎是無法察覺的存在。 從幽靜的嘉思欄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
建築外殼驚艷 靈魂死寂 林發欽:由民間活化可激活想像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環顧澳門,不少舊建築皆有被翻新再利用,但不難發現,一間間舊建築的硬件翻新過後,多以博物館或展示室的形式重新開放 [
讓「澳門號」回到荔枝碗 談駿業:望復興「船村」 傳承文化
2017年0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
「很奇怪,荔枝碗號稱華南或東南亞地區最具規模的造船廠,但已經沒有船。」面對眼前極待修繕的舊船廠,一直致力推廣本 [
雀仔園想像
2017年01月21日|文:路家
這裏是一個八角形建築。曾經在葡國薩拉查管治時代,葡國為宣揚國族主義而定下「百年雙慶」,這裏便是為慶祝「雙慶」而 [
下一拆,雀仔園街市?
2016年11月25日|文:論盡採訪組
人流稀疏仲要加至五層﹖攤販居民怒斥:浪費公帑! 特首崔世安11月11日落區到雀仔園「了解民情」。 [
內港騎樓的築跡
2016年11月15日|文:Alex Lou(圖、文)
在內港的街道上不難發現一些舊建築,包括一些為數不多的「騎樓」。百多年前的內港沿岸上,舊式碼頭與騎樓建築形成一道 [
夢裡繁花夢外囚──在庫哈斯的「通屬城市」之中
2016年09月20日|文:陳斑妮
危險的親切感 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Rem Koolhaas) 早於1995年便提出「通屬城市」 (generi [
設計師評「武林群英會」 佈置道具:一堆品味差劣、俗氣的醜陋擺設
2016年09月19日|文:陳汶燁
設計師是城市美學的守護者,面對城市日漸不堪入目的城市佈置,本地平面及多媒體設計師陳子揚表示,本月中上旬由社會文 [
關於龍環葡韻的優化:展現本身的歷史價值才是最好的
2016年09月19日|文:施援程
龍環葡韻已經成為每個來澳門的遊客必到的地方之一,那裡承載著澳門葡國及土生葡人的文化和歷史,一連五幢的葡式綠色小 [
守護百年建築之美──走進文物修復師的世界
2016年03月29日|文:陳汶燁、許諾
走過大街小巷,揉合中西風格的歷史建築,不其然讓人開啟對昔日澳門的想像,那是一個可隨處欣賞城市建築之美的美好年代 [
欠薪外勞企硬!巴黎人建商承諾7日後還錢
2015年05月22日|文:論盡採訪組
下午衝馬路的幾十名建築外勞原在「巴黎人」酒店地盤開工,負責泥水、紮鐵、模板等主體工程。有請願工人指,自己受聘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