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
善豐小業主當年的憂愁與憤怒,最終引發了佔街行動,並發生警民肢體衝突。
社會公義 不可不知道的事 2018年03月29日|文:論盡者言

公義是什麼?每個人心中的公義可能都不一樣,因此,或許沒有人能夠給出關於什麼是社會公義的絕對答案。但人們對於公義 […]

社工學者梁啟賢指出,促進社會公義本來就是社工的重要責任 。
社會公義就是只做政府想做的事嗎? 2018年03月29日|文:論盡編輯組

立法會二常會早前接見多個團體,聽取對社工註冊制度法案的意見。其中三個關注組提出在法案需註明社工有責任促進社會公 […]

阿醒說,要找回失落社工價值,因為社工不應是政府的維穩工具。
促進社會公義是社工責任 阿醒︰社工不是政府的維穩工具 2018年03月29日|文:論盡編輯組

澳門有立法議員指,社工要促進公義就是要學香港搞事,有關言論引起香港社工業界關注。香港「社工復興運動」成員曾醒祥 […]

早前三個社工註冊關注組與立法會二常會表達立法意見,會面過後,關注組對法案更感憂慮。
社工活在陰影下 誰來為公義發聲? 2018年03月29日|文:論盡編輯組

為弱勢發聲,打破體制不公,以追求更公平公義且進步的社會價值作為己任,這本應是社工的基本義務。社工學生阿DON說 […]

社工學者何穎說,促進社會公義的過程是溝通的藝術,亦是社會成長的過程。
家暴列公罪爭取社會公義 何穎賢︰這是溝通的藝術 亦是社會的成長 2018年03月29日|文:論盡編輯組

什麼是社會公義?家暴受害者小倩(化名)說︰「我覺得弱勢有法律保障就係社會公義」。澳門社會爭取多年的家暴法,終於 […]

桃花崗地權案告一段落。終審法院裁定,被告丁文禮詐騙罪名不成立。
政府未能有效管理國有土地 林宇滔:不作為也是不公義 2018年03月29日|文:論盡編輯組

去年3月,桃花崗地權案告一段落,終審法院裁定,被告丁文禮詐騙罪名不成立。隨後,小販們亦與發展商羅盛宗達成協議, […]

鄒家祥說,用澳門的老方法解決社會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法制不改變,社會遲早病死。
善豐事件的啟示︰要食飯還是要公義? 2018年03月29日|文:論盡編輯組

「善豐事件」擾攘五年多時間,預計下月可以正式啟動重建工程,一眾苦主終於歸家有期。有關事件暴露了澳門城市高速發展 […]

當民眾的選票被撕毀時     2017年12月11日|文:  黑黑

12月4日,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 雖然無法完全代表所有民眾,但也具相當代表性的立法機構,在全城市民的面前,親手 […]

澳門社工專業制度建設與社工倫理價值的實踐評析 2015年02月18日|文:蘇文欣、鄧玉華、甘雪媚(以上三位為澳門社工老師)

澳門2012年首次推出澳門社工註冊制度法案諮詢文稿(下簡稱「第一稿」),諮詢主要的對象的社會服務團體、社工老師 […]

下班才可履行社會公義的社工是怎樣養成的? 2015年02月18日|文:甘雪媚 ( 編按:筆者為現職社工)

家暴與「扶貧」是否有關?與「賭癮」是否有關?當然有,因為社會問題往往是環環相扣,家暴或許只是結果之一,成因可能 […]

我是過來人,我是準社工 2015年02月18日|文:阿Ka

我,成長在一個再婚、隔代教養的家庭,是一名前博彩從業員、是一名病態賭徒過來人、是一名自殺未遂者、是一名社工學生 […]

我被壓迫怎麼你還說我偏激? 2015年02月18日|文:一位不甘於不公義的USJ學生

學生就是需要不斷嘗試,但原來在學生時期,有些所謂「對」與「錯」,有時只是約束著學生的思考。大學校園內應有的自由 […]

雨傘運動佔領區──烏托邦社會的理想國度 2014年11月12日|文:小鳥

「嗰班簡直係暴民嚟㗎,霸住條街,阻住我返工!」 「有書唔讀剩係識得霸住條街,正一垃圾廢青!」 「肯定收咗美國佬 […]

蔡梓瑜︰聖若瑟大學喪失社會良知 2014年06月26日|文:論盡採訪組

時事評論員蔡梓瑜認為,聖若瑟大學因有教師評論政治而作出辭退的決定,「就等同於一個歷史老師,嚴禁教六四。」校方在 […]

打壓公知成現象  本澳恐變反智社會 2014年06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

有澳大學者因參與社會活動後,疑被校方「秋後算帳」,對其提出紀律程序。近日社會又有傳至少6名經常接受傳媒訪問,批 […]

拒絕包養 2014年06月9日|文:頑顏(寫於荷蘭)(投稿)

澳門,一個我只去過兩次的地方。 自然關於賭場的記憶也有兩次,一次很愉快,一次很惱怒。 之所以惱怒,自然是因為年 […]

你的臉又清晰了 2014年06月9日|文:陳秀秀(投稿)

我是一個澳門出生,在台灣的時間已經和澳門生活的時間打平的人。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時候,尤其是最近,不時聽到來自 […]

小喬媽媽說︰「我地係澳門土生土長,睇到呢啲變化,真係心痛!」
除了錢,澳門什麼都不歡迎!——專訪觀鳥愛好者小喬媽媽 2014年04月25日|文:採訪:清保涼、殷憂

觀鳥人士「小喬媽媽」說,路氹候鳥日漸減少,從前可拍攝到數十種鳥類,今日只能見到幾種;過往舒適悠閒小城生活,十多 […]

環保青年馬留:法律最重要 2014年04月25日|文:未熄(採訪、文)

關注環境議題的青年馬留,早在十年前就已經發覺九澳有問題:「當時是去鮑思高青年參加歷奇訓練,那裡的塵埃、空氣已經 […]

路環西堤馬路的油污嚴重,原本願意停留的雀鳥已經不復見。
建築師樊飛豪:你希望二十年後澳門是怎麼樣的呢? 2014年04月25日|文:未熄(採訪:未熄、作光)

建築師樊飛豪(Francisco Pinheiro)接受《論盡媒體》採訪時,他這樣總結路環的歷史:「回顧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