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獨立戲劇工作者曾韋迪表示,不是藝文界想要在工廈,而是無從選擇,希望政府制定民辦場地政策,讓藝文空間可百花齊放,合法、安全地創作。
曾韋迪:想要一個生存空間 2017年11月18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3374

「我們需要甚麼?不過是一個生存的空間,就是這麼簡單。不一定是工廈,不一定是很堂皇的劇院。」是次諮詢在藝文界引起軒然大波。獨立戲劇工作者曾韋迪表示,不是藝文界想要在工廈,而是無從選擇,希望政府制定⋯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呂澤強於《OFF|SITE在場》中表演。
澳門唯一文化遺產建築師 呂澤強:澳門似乎不需專業 2017年11月18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3373

訪問呂澤強像上了一課「文物建築保護政策初階」。問他為何留學法國,他由巴黎聖母院,說到1931年《雅典憲章》、1964年《威尼斯憲章》,再到梁思成的「修舊如舊」。看他滔滔不絕,忍不住問:有後悔回來⋯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郭雷樞的肖像。
宗教改革與澳門:從錢納利的一幅肖像畫說起 2017年11月18日|文:穿山A|https://aamacau.com/?p=43348

編按:五百年前的十月三十一日,馬丁路德把九十五條綱領寄給他的主教,正式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作為天主聖名之城的澳門亦受到這股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張力影響。從以下畫作亦可一探當年故事。 郭雷樞的肖像⋯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論盡製表)
那些我們應該知道卻被忽視了的事情── 參觀「澳門特殊和危險廢物處理站」及「氹仔污水處理廠」紀錄 2017年11月18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3349

2016年澳門的城市固體廢物量約為50萬3千8百公噸,即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2.11公斤每日,遠多於鄰近發達城市的固體廢物棄置量。 去年《愛瞞日報》爆出澳門的污水處理超負荷運轉了6年,污水未⋯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十一月即將在店內開始的「店中店」計劃。
「文創要重本土,要貼地,要明白:澳門的市場其實一點也不小」 ──獨立小眾品牌mush.Room 2017年11月18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3350

文化產業基金的資助分有「項目補貼」、「銀行貸款貼息」及「免息貸款」三種方式,前面兩項都屬無償資助,最後一項則需償還。申請企業每個項目均可選擇上述一至三種的資助類型來進行申請。我們嘗試找一些成功申⋯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透明度低 內容不詳 文創資助 有助文創? 2017年11月18日|文:論盡藝文組|https://aamacau.com/?p=43347

早前的「買Like」事件引起坊間一片嘩然,不少質疑政府扶持文創的資助究竟有否用到實處。事實上,自文創基金成立以來,每年批出的資助高逾1億。申請機構確需向基金遞交報告,有關報告卻未有向公眾公開。文⋯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Yolanda 不想花精神去申請資助,要做很多零碎工作才能維持生活。
文創外一章:藝文工作者不靠資助生存,可能嗎? 2017年11月18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3346

長期以來,澳門的藝文工作者,尤其純做創作的話,根本難以生存,因為一些文化項目在市場上是弱勢,如劇場很難靠售票來生存,寫作人也很難靠稿費和出版來生存,這些從事無法產生足夠收入行業的創作人,目前除了⋯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澳門設計中心「五年發展計劃」於2014年獲文創基金項目補貼7百萬,2017年獲批9百萬,即兩次共獲批逾1600萬。
設計中心:沒可能回本 在做政府沒做的事 2017年11月13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3230

根據其網站介紹,澳門設計中心是本澳首個推動設計發展的綜合服務平台。由具30年歷史的澳門設計師協會於2012年起籌劃組成。其「五年發展計劃」於2014年獲文創基金項目補貼7百萬,2017年獲批9百⋯

055 劇場被灰色紙本月刊
2013 /2017 立法會直選當選得票對比(論盡製圖)
沒有投票的13萬名選民,你們在哪裡? 2017年10月28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42992

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於9月17日落幕了,經總核算委員會及終審法院對選舉結果進行覆核及確定後,14名直選及12名間選候任議員經已塵埃落定,連同行政長官所委任的7名官委議員,第六屆立法會全體33名議員正⋯

054 結構不變 垃圾會永恆不變嗎?紙本月刊
教育工作者黃素君指出,政府未有透過今次立法會選舉有效進行公民教育,而相關學校的做法亦損害了學生的知情權。
黃素君:選舉亦是公民教育 2017年10月28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2994

「如我今次用這單一事件去推論,你怎樣去處理國民教育、愛國教育?咁我其實心都寒埋。」 選舉期間,有學校向家長派發通知,呼籲家長參加某候選組別在學校舉行的助選活動,及投該组別一票,家長亦需要交回回條⋯

054 結構不變 垃圾會永恆不變嗎?紙本月刊
學者余永逸。
新人當選入局立法會 余永逸:反映民心思變 2017年10月28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2990

在今年立法會直選,三個較有論政能力年輕人各自領軍參選,其中林玉鳳和蘇嘉豪成功當選,首次參選的林宇滔雖未入局,仍成功爭取逾七千位選民支持,成績亮麗。澳大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認為,結果反映市民⋯

054 結構不變 垃圾會永恆不變嗎?紙本月刊
至於建制派當中的鄉親板塊方面,駱偉建指出,「澳粵」本身的得票數並沒有減少,但「民众」、「民聯」則有所下降,他並不認為這與過往議員的工作表現有關
駱偉建:非建制派有一定突破  民众民聯失票非關工作表現 2017年10月28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2991

澳大法學院教授駱偉建認為,從各個候選組別的得票來看,可以劃分成三大板塊,當中非建制派取得新增選民票數約9,000多票,而傳統陣營及中間派亦分別新增了10,000票左右,這種情況反映社會對於政治⋯

054 結構不變 垃圾會永恆不變嗎?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