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於9月17日落幕了,經總核算委員會及終審法院對選舉結果進行覆核及確定後,14名直選及12名間選候任議員經已塵埃落定,連同行政長官所委任的7名官委議員,第六屆立法會全體33名議員正式產生,並將於10月16日宣誓就任,四年任期正式展開。
回顧今屆選舉的基本情況,合資格在直接選舉中投票的選民人數共有305,615人,較上屆的276,034人增加29,581人,增幅為1成左右。然而已投票人數為174,872人,雖較上屆增加22,991人,但投票率卻只從上屆的55.02%微增至今屆的57.22%,增幅僅2.2%,意味著有多達130,743名選民沒有投票。而空白票及廢票方面則分別有944張及1,300張,均較上屆立法會選舉為少。
而間接選舉方面,工商、金融界、勞工界、專業界以及社會服務及教育界的投票率均達到9成以上,文化及體育界則只有83.46%,但投票率均較上屆選舉為多。而空白票及廢票方面亦以文化及體育界最多,共計有100張,其餘4個界別則只有10至40張空白票及廢票。
風災未有顯著推高投票率 關注仍停留在「鍵盤戰士」階段
在8月底強颱風「天鴿」重創本澳,導致十人不幸喪生及二百多人受傷,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14.7億元。政府在風災前後的表現引起了民憤,即使氣象局前局長馮瑞權事後辭職、政府大灑金錢救災善後、廉署對氣象局前局長馮瑞權展開行政調查、全城「散播正能量」等等,但面對風災過後數日市面尤如「無政府狀態」;政府領導層面對災害的應變能力低下、表現無所作為,卻沒有官員被問責下台;內港水患整治經歷兩屆政府仍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等種種問題,均將社會一直積累下來的民怨推到高峰。
「天鴿」風災所發生的時間點,正正就在立法會選舉競選宣傳期前不足10日,坊間有不少評論均認為,風災後所遺下的民怨、民憤,加上社會對於立法會監察政府力度不足的不滿,或會對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帶來正面推動。但今屆選舉的投票率僅有57.22%,與回歸後的4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2001年:52.34%;2005年:58.39%;2009年:59.91%;2013年:55.02%;)沒有顯著突破,反映風災這項重大社會事件的發生,並未顯著推高投票率。
顯然,本澳在這數年間亦發生過不少重大社會事件,均引起社會熱烈討論。諸如2014年5月「反離補」運動,2萬人上街及7千人包圍立法會,成功迫使政府撤回「高官離補法案」;2014年數千名博彩從業員多次走上街頭爭取福利待遇;2014年8月「民間公投」遭當局強烈打壓;2015年新城規劃;2015至2016年間多幅閒置土地臨時批租期到期被政府收回;2016年「暨大一億」事件等等。
除了重大社會事件之外,長久以來困擾本澳市民的房屋、交通、土地、醫療、承載力等等民生及政策失誤問題,在這數年間卻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面對相當多的民生、政治問題,政府非但沒有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案,更任由這些深層次矛盾惡化下去,民怨、民憤與日俱增。
但今屆選舉的投票率仍然維持在55至60%的水平,某程度上反映社會對於公共事務的熱情仍然不高,仍然停留在「鍵盤戰士」的階段,不願多走一步利用手上的選票作出改變。另外,面對立法會直選議席不過半,議會由保皇、保守派把持,議會職能及職權長期積弱,法案審議淪為「橡皮圖章」,議會「自我閹割」,諸如辯論、聽證等監察手段亦無法讓議員有效運用,也令社會對於立法會的監察職能普遍欠缺信心,認為立法會無法有效監察政府施政,更揶揄立法會是「垃圾會」。
另外,在風災期間,有網民在網上號召選民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投白票或廢票,以示對政府及立法會的不滿。面對這種聲音,選前早有不少意見批評此舉無助改變現有的政治格局,更會令資源龐大的政團有頗大機會入局,並令較為邊緣、弱勢的政團進入議會的機會大減。從今屆選舉的總核算結果可以看出,空白票及廢票數量僅分別有944張及1,300張,比上屆立法會選舉的1,083張空白票及4,280張廢票為少。無效票數量減少,除了歸因於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調整了對爭議票的判定外,亦反映選民並未受相關投白票、廢票的號召所影響。
多名議會新丁入局 林宇滔高票落選教人失望
縱觀14名直接選舉的當選人,在結構和組成成員背景基本不變下,第六屆立法會仍然繼續維持「超穩定及和諧格局」。當中,在直選16個議席方面,11名當選人為「老面孔」。其中鄉族派「澳粵同盟」的麥瑞權及傳統陣型的「同心協進會」李靜儀分別以17,214及16,696票問鼎「票王」及「票后」,並分別將其組別的第二候選人鄭安庭及「新丁」梁孫旭帶入議會。而過往數屆立法會選舉一直問鼎「票王」稱號的鄉族派陳明金,今屆不參選,並讓路給施家倫及宋碧琪,2人分別領軍「民众協進會」及「民聯協進會」,合同取得近25,000票,但因今屆採取分組出擊戰略,加上當選門檻提高至8,300票,僅能取得2個議席。
在其餘的建制派當中,傳統陣營「群力促進會」的何潤生、「美好家園聯盟」的黃潔貞及賭業陣營「澳門發展新連盟」的梁安琪均順利連任,但另一個商界陣營「改革創新聯盟」的陳美儀卻以300票之差不幸「墮馬」。
而在自由開放陣營方面,「新希望」的高天賜在今屆選舉所得票數達到14,386票,力保一席,但卻未能令第二候選人梁榮仔成功連任。而民主派經歷近年的內訌及分裂後,「民主昌澳門」的吳國昌及「民主新動力」的區錦新均以10,080及11,381票順利連任,區錦新的所得票數更首次超越吳國昌,差幅達1,301票。而以「學社前進」出選的蘇嘉豪,先前的選情並不被人看好,但在競選宣傳期間屢遭抹黑及造謠,亦被其他組別炮轟及干擾,最終卻能排除各種障礙以9,212票順利擠身議會。
另外,今屆選舉出現多個主打專業、理性論政的組別,其中「公民監察」的林玉鳳在歷經過往兩屆的敗選後,今屆卻以9,590票的高票,成功取得一席。反觀在今屆選舉當中被喻為論政能力最強、高質素候選人的「傳新力量」林宇滔,其所提出的政綱、觀點均被不少人讚好,卻可能因沒有獲權力者的「祝福」,以7,162票「高票落選」,結果教不少人失望。
至於間選方面,12個議席中9人連任,另有3名新丁,然則來自社團背景均沒變,以致全是建制派。至於3名議會新丁包括,工商、金融界「僱主利益聯會」的中銀澳門分行副總經理葉兆佳,以及勞工界「僱員團體聯合」的工聯副理事長林倫偉及李振宇。今屆間選專業界別選舉亦首次出現表面競爭的情況,分別由「專業利益聯會」的核數師崔世昌和由官委轉戰間選的法律界黃顯輝,以及「醫務利益聯會」的醫療界陳亦立當選。
官委議員大換班 以「御用」學者、專業人士為主
還有,行政長官崔世安在9月27日以行政命令方式公佈委任7名官委議員,當中除了馬家後人、現屆官委議員馬志成獲得留任以外,其餘5人包括馮志強、徐偉坤、蕭志偉、劉永誠及唐曉晴均「無得留低」,而黃顯輝改循間選入局。而今次獲委任的官委議員包括科大副校長龐川、工程師學會會長胡祖杰、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澳大博彩研究所所長馮家超、澳大法學院教授邱庭彪及執業律師陳華強。
翻查資料,胡祖杰及柳智毅原來同為江門同鄉會副理事長,而邱庭彪則曾在2009年立法會選舉中,以「民聯協進會」第三候選人名義出選,而該組別的第一、二候選人則分別為陳明金及吳在權。反映新一屆議會當中,仍以以江門及福建鄉親背景的力量最大。
從表面來看,6名官委「新丁」均有學術或專業背景,不過坊間質疑多名「新丁」其實是親政府,甚至有指是崔家「自己友」。更質疑以學者之名卻行為政府甚或某些利益保駕護航之實,是否要更加「有說服力」?未來4年,新賭牌、都市更新、公屋、土地法、城規等等議題牽涉著重大公眾利益,但新屆議會內代表著不同的既得利益者之議員太多,尤其是新一屆官委議員在堅定維護公共利益上未能予市民信心。
宣傳期間抹黑誹謗情況嚴重 投票日向長者派水派早餐不算賄選?
今屆選舉另一個關注點,便是宣傳期間的抹黑及誹謗行為。雖然選舉期間大打抹黑策略,並非本澳選舉的「特產」。但是今屆選舉的抹黑、誹謗行為卻比過往來得嚴重,如候選人在選舉論壇辯論期間對其競爭對手「翻舊帳」作人身攻擊、社交網站上的「太空帳號」針對某候選組別進行舖天蓋地的抹黑及造謠、對某組別候選人扣上「澳獨」帽子等等。由於沒有認真查究部分抹黑的源頭,面對如此有違選舉公平的情況,坊間看不到選管會或執法部門有有效的方法來應對。
除了抹黑誹謗等情況外,選舉期間的違規宣傳情況,以及選管會與執法部門對法律的理解亦引發不少爭議。例如「學社前進」向民署通知舉行競選集會,卻被民署拒絕,最終終審法院判「學社前進」勝訴,集會才得以進行。選管會回應時卻指,民署拒絕該集會僅屬「技術上的錯誤」。
另外治安警在宣傳期間發出新聞稿指,有組別在舉行集會期間,違法在欄杆固定旗幟,警方稱隨後警員再向某候選人進行調查,其承認涉及上述加重違令罪行為,並聲稱承擔責任。但涉事組別「學社前進」受託人兼候選人陳偉智回應時卻指,事前對固定旗幟一事並不知情,「承認涉及加重違令罪行為」屬「子烏虛有」,批評警方新聞稿不盡不實。事件最終演變成「羅生門」。為此坊間有意見批評,選管會針對固定宣傳品所發出的指引及2份新聞稿出現前後矛盾的情況,而選管會回應時強調張貼宣傳品時要遵守選舉法規定。但有言論指出,選管會的處理荒謬,並沒符合選舉工程的需要。
另外,投票日期間,雖然大社團「包起」酒樓請選民食飯的情況略有收斂,但當日仍出現不少疑似賄選及違法違規的情況,例如有參選的社團向長者派發早餐,亦有人在票站附近派發樽裝水。有網民發現有人疑似以「掌心雷」方式教唆長者投某候選組別,亦有同鄉會人員在投票日當日在會址登記已投票會員的資料,更有人疑似在票站外「明目張膽」地手持大額鈔票。針對票站外疑似「派錢」的情況,廉署事後表示此舉「未必構成一個以金錢交換的賄選情況,需要進一步聯絡、收集資料及調查。」
針對有社團向長者派早餐的情況,廉政專員張永春反覆指,涉事老人中心向長者派發一個面包、一盒維他奶,屬於社團的恆常性服務,且其價值不高,認為派早餐不構成賄選,說法令社會嘩然,質疑廉署竟為大社團護航。新澳門學社隨後向廉署舉報相關行為涉及賄選,但卻演變成學社與廉署之間的「口水戰」。學社批評廉署回應事件時的說法措辭模糊、匪夷所思,而廉署卻反批若「一蚊都構成賄選」,學社在競選宣傳期間派發紙巾「都有問題」。然而,廉署的判斷及說法,就被質疑在法理依據不足及欠缺巡邏性。
改革議會呼聲高 重大議題取態成關鍵
新一屆立法會為期4年的任期於10月16日正式展開。顯然,新一屆議會預料將會面對多個重大法案的審議,例如社屋及經屋法修訂、的士規章修訂、勞動關係法修訂、非全職工作制度、都市更新、採購法修訂,還有既得利益者有意推動修改土地法,以放生閒置土地。面對現時立法會內3個細則性審議法案的常設委員會及3個監察政府的跟進委員會仍然「閉門作賽」,社會一直有呼聲要求立法會開放6個小組會,在透明下讓社會及傳媒監察小組會審議法案及討論公共議題的過程,從而令社會加深對議會的了解及監督議員的表現。究竟上述訴求能否成事?社會要拭目以待。
另一方面,第五屆立法會在市民強烈反對「離補法」法案下卻未能守住公共利益,且近年發生不少社會重大事件,諸如土地法爭議、社會對公共房屋恆常化申請及經屋恢復計分排序輪候制度的訴求、公共部門採購制度漏弊、旅客承載力問題,以及將有的賭牌重新競投等等,在新一屆議會究竟能否守住公共利益的底線,還是大開後門讓既得利益者繼續瓜分澳門利?極需市民高度關注及監督。
議會其中一項重要工作為監督政府施政,而議員的工作由誰來監督?雖然立法會全體33個議席當中,僅有14席是由全體30萬本澳選民選出。但議員表決法案時所投下的一票,就足以左右本澳未來發展的方向。要令議會不能偏離民意,還是要靠全體市民共同監督,才可促使公眾利益得以保障,以及澳門得到永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