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在九澳露營看不到星星的筆者,失望到不得了,所以問陳俊明(Joe)是否有同樣的感受。Joe表示感同身受,他說其實兩三年前在橫琴的主題公園的燈飾已經影響到澳門的觀星愛好者,哪怕走到龍爪角郊遊徑⋯
「因為不知道以後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拍家人。」剛於二O一八年十二月獲《澳門影像新勢力》頒發「評審團特別獎」的新生代導演李卓媚,去年的作品《爺爺的老房子》和這次獲獎的《棉花》,都以家人為主題,問她背⋯
本文節錄自2018年5月18日於台北思劇場,由大大樹音樂圖像舉辦「遊與藝——音樂與劇場的傳統轉譯」座談,邀請到琵琶音樂家鍾玉鳳與劇場工作者鄭尹真共同對談,分享各自從傳統音樂與南管戲曲的養成背景⋯
二龍喉公園的黑熊Bobo遺體被製成標本事件軒然大波。有市民希望可為Bobo舉行葬禮,並反對將之製成標本。箇中種種,關係到澳門人的生死觀、動物觀,乃至動物在我們社會扮演的角色。事實上,打從Bo⋯
2016年9月1日,澳門的《動物保護法》生效。而在澳門,動保議題焦點可能多集中在貓狗,其他則較少討論。本身是學者的動保人士謝曉陽認為,現時最重要的不是法例,而是教育,包括公眾教育、學校教育、素食⋯
常聽到一些對動物保護的爭議。支持動保的謝曉陽有何看法? 為何可吃豬肉,不可吃狗肉? 謝:兩樣都不該吃,但這事(哪種肉可以吃)很關乎文化。這可從倫理、文化甚至宗教角度去看。從宗教角度,伊斯蘭教就是⋯
「我最記得那時在花蓮上工作坊時,有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究竟甚麼令我們的慈悲,從人及至於動物?他提出一個問題是:人本身對自然環境或自己生存的地方,那種愛是甚麼?甚麼跟你有關?甚麼會引起你的慈悲心?會⋯
澳門保護遺棄動物協會聯同七個動保團體於十二月一日,在二龍喉公園舉行悼念黑熊Bobo的集會,反對民署將Bobo製作成為標本,有超過一百名市民參與。不少市民向Bobo獻花,並在Bobo生前居住的區域⋯
國際生物學泰斗珍.古德認為一個「好的動物園」在兒童身上扮演的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的確,動物園是否真的能有教育上的影響力,必先取決於展示品質的好壞。 幾乎所有去過動物園的成年人應該都會同意,兒時參觀⋯
對於最近「Bobo遺體處理」爭議,「綠色生活」發起了這一次網絡調查,希望藉此了解公眾對於 Bobo遺體的處理態度,以及因此所引發出來對動物保育和權益、科普教育等問題的見解。共有941人參與了此次⋯
根據統計局數字,澳門2018年第3季總就業人口超過38萬。而勞工局數字顯示,截至2018年10月,本地外僱人數就超過18萬,可見外僱對本地勞動力之重要。而聘用最多外僱的行業為「酒店及飲食業」(⋯
影展自首屆開始已不斷被批評協調安排「甩漏」,來到第三屆,情況似乎依舊。另外,雖然本地作品放映時間已較往年理想,但就資助安排、映後座談、獎項數目,本地電影工作者似乎亦各有意見,引起的討論此起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