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參與調查的民眾希望Bobo可以獲得安葬,也希望有更多環境科普教育 ——「關於Bobo去世,你想說什麼?」網絡調查結果報告

068 動物與我 新聞事件 紙本月刊 黑熊BOBO事件簿

文:綠色生活

網址:https://aamacau.com/?p=51148

時間:2018年12月18日 12:12

對於最近「Bobo遺體處理」爭議,「綠色生活」發起了這一次網絡調查,希望藉此了解公眾對於 Bobo遺體的處理態度,以及因此所引發出來對動物保育和權益、科普教育等問題的見解。

對於最近「Bobo遺體處理」爭議,「綠色生活」發起了這一次網絡調查,希望藉此了解公眾對於 Bobo遺體的處理態度,以及因此所引發出來對動物保育和權益、科普教育等問題的見解。

對於最近「Bobo遺體處理」爭議,「綠色生活」發起了這一次網絡調查,希望藉此了解公眾對於 Bobo遺體的處理態度,以及因此所引發出來對動物保育和權益、科普教育等問題的見解。共有941人參與了此次的問卷調查,其中超過六成為女性,大多為19-45歲的青壯年,其中又以26-35歲的人為最多,近九成的人居住澳門超過21年,其中有40%是在澳門超過34年的老澳門,以下為調查結果。

您在澳門居住的年數?

您在澳門居住的年數?

關於Bobo遺體的處理

參與調查的人絕大多數都有去探望過黑熊Bobo,但也有約一成的人從未去探望過Bobo。對於爭議最大的Bobo遺體處理問題,只有少數人(約6.6%)認同民署將Bobo遺體製成標本,也僅有一成的人認為遺體製作成標本,對於瞭解亞洲黑熊所面臨的環境壓力有幫助。最多參與調查的民眾(69.1%)認為應當把Bobo進行火葬、海葬或樹葬,之後較多數人(57.8%)希望建立紀念館,用圖片影像紀念Bobo及進行保育野生動植物的環境教育,而選擇「建立野生動植物標本館以推動環境教育(Bobo不會被製成標本)」的人也有34%,意味著絕大多數參與調查的人都希望由Bobo可以帶出更多環境科普教育的信息。

Bobo 離世,哪種處理遺體的方式你認為最恰當?

Bobo 離世,哪種處理遺體的方式你認為最恰當?

關於亞洲黑熊及動物保育

亞洲黑熊由於收到棲地破壞等人類活動影響,目前的種群狀態為「易危物種」,四成多的人答對了狀況,也有近一半人的認為亞洲黑熊已經瀕危,顯示普遍對於物種滅絕的擔憂。而對於亞洲黑熊受到的生存威脅,調查中所列舉的大多數都是已知的威脅,例如「人類活動造成的棲息地喪失」、「為獲取其皮毛而進行的過度捕獵」、「動物圈養與娛樂產業」、「活取熊膽汁的產業」、「餐飲食用」,而「城市的燈光」、「飛機的噪音」並未算最主要的威脅,但近年的研究也顯示光害和噪音對野生動物也已經造成影響。此外,參與調查的民眾還提到了「氣候變化」、「水源地污染」、甚至把「製造標本」列為原因之一。

你認為政府還應該做些什麼?

你認為政府還應該做些什麼?

關於動物圈養的問題,超過九成的人都認為,野生動物不應該被圈養,原因多數都提到「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讓動物自由以表示對生命的尊重,還有人寫道「人類應首先保護環境,在無法保證野外生存情況下才選擇以繁殖為目的的圈養」。

在你的認識中, 目前亞洲黑熊的生存受到的威脅主要有哪些?

在你的認識中,
目前亞洲黑熊的生存受到的威脅主要有哪些?

你是否曾經透過各種生態教育活動,在Bobo生前認識到亞洲黑熊的現況?

你是否曾經透過各種生態教育活動,在Bobo生前認識到亞洲黑熊的現況?

關於生態科普教育

為了瞭解現有的教育資源,以及生態科普教育的情況,綠色生活編輯也設計了「你是否曾經透過各種生態教育活動,在Bobo生前認識到亞洲黑熊的現況」這條問題,而答案雖然不出意外,但還是令人唏噓。最多人(45.3%)都是透過自主閱讀及網絡資源瞭解到關於亞洲黑熊的現況,也有32%的人對亞洲黑熊的現況完全沒有認識,而通過政府的教育活動、民間的教育活動以及學校的教育來認知到的人數只佔了19.7%。總體來講,目前主流的教育對於生態科普教育是有很大進步空間的。

你還有什麼想說的話?

「Bobo 一生已經很無奈,相信看到標本會更不愉快,好像延續牠的痛苦!」

「我覺得樹葬也好,以Bobo為該樹命名, 又環保又可以紀念Bobo。」

「Bobo已死,靈魂已離開,佢學做唔做標本唔係最大問題,重要嘅係市民對佢嘅感情,難得澳門市民咁有良心,有同理心,唔涼薄,政府應該正面理解,唔一定要做標本先達到科普教育嘅效果嘅。建議不要做標本。」

「幾乎每周都去探Bobo,我只是不希望看到Bobo的樣貌,但眼是無神的皮毛。我覺得如果標本只是骨頭,可能我會接受到。無關環保、科普教育或入土為安。只是一種情感上的不接受。」

「Bobo一生刻畫著人類的自私和傲視一切,如果好像上一次鯨魚擱淺後留下的遺體做成標本,那是無可厚非的,但把Bobo做成標本又有何教育意義?他的一生既不是典型的黑熊生活,也沒有特別意義去教育下一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別類物種的生活,是應該由其自然環境下了解,而不是圈養,講不是單單用一具標本就能體現。就算做成標本,也只能遠觀,以及大量文字敘述,根本沒意義。如果Bobo生遲多十數年,他好有可能已被專業人士帶回野外再生活,時代不同,對物種的態度也不同,大量市民可憐Bobo一生,就是珍愛人類以外生命的一種體現。如果你話Bobo係澳門嘅標誌,那請問牠在生時以有否遊人知曉Bobo的存在?要等到死後才隆重其事?不應該吧!」

「要建就建完整一點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不止野生動物,澳門及珠三角等地的本土動植物都包含在內,讓學校自然教育有更好的輔助設施。」

「過去是在香港透過Animal Asia這個動物團體認識亞洲黑熊的保育和威脅的,他們會擺攤位、印刷資訊單張、播放黑熊短片傳遞中國人取熊膽的真相和成都的黑熊保育區等訊息。民署過去把Bobo困在公園,但沒有帶出足夠的保育訊息給公眾(原來Bobo被捉的故事已經是活生生亞洲黑熊面對威脅的例子)。澳門將來建紀念館的話,應加強在網絡和學校關於黑熊和自然環境的保育工作,讓更多人了解黑熊的威脅、如何在日常生活對熊友善、建立人與自然的正確關係,才是還Bobo和牠種群尊重的好方法。」

「謝謝你,Bobo,陪伴我成長。」

「反對把Bobo製成標本,牠35年來被困在澳門,沒有同伴作樂,棲身地也只有小小一個區域,一生奉獻了給澳門,現在離去了,希望可以讓牠安靜的入土為安。製成標本到底後世有什麼幫助?如果標本有用的話現在瀕臨絕種動物就不會都在一直減少,希望Bobo可以安息,不要連死後都要為澳門人付出,Bobo本應是屬於大自然,而不是屬於澳門。」

「有智慧的地方管治者都應該知道,拂逆主流民意非常不智。」

也有支持製成標本的人寫道:

「社會分化、撕裂讓我痛心。本來動物已死製作標本與否並不會對動物本身造成進一步的折磨或痛楚,關鍵是人心,凡事皆有利弊,不同人不同角度自有不同觀點。我個人認為把有特殊情感/價值的真實動物以尊重、崇敬的心來製成標本更具有莊嚴、神聖的效果,帶來的思考、影響更深刻!」

「我不反對造成標本,但反對的人平時真的有去關心Bobo嗎?非要用人的觀念,入土為安去應用在動物身上嗎?其實澳門本來已經沒有什麼類型動物,能供教學用途的標本已經不多,而且有多少澳門人真的有看過動物標本。我相信民署決定將Bobo製作成標本,不是它死後才決定的,而是在它生前便已經決定好的。」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