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在大稻埕,一個人走進郭怡美書店,一回神便可能過了兩個小時。 台北大稻埕自十八世紀末,即為台灣的生活、貿易中心,主要街道迪化街上商行雲集。如今,歷史建築群雖經歷改建,仍保留著南北貨、中藥行等老⋯
「不是我不想留在澳門,是澳門不需要我。」 最近我們錄製了兩集訪談澳門青年的Podcast(播客)節目,詢問他╱她們對於澳門未來、大灣區發展與人生規劃的想法。最後在網上徵求了七位本地青年,年齡介乎⋯
儘管深深認為,在我居住的小島故事無可取代,但在邦咯島上,這些場景很難不產生疊影。就好像,我生活在後生仔都在的路環,船業盛況雖未盡理想,而聚落的每個人都盡心盡力在這條以海為業的生命線上,並以此光榮⋯
劍擊可說是近年新興的熱門體育項目。劍擊教練楊慕寰當年秉持初心到台灣學習,後再到上海進修,如今已是澳門「劍擊第一人」。他耐心一步步向澳門人推廣、宣傳他認為「最好的」體育項目──劍擊,也擔任教練,期⋯
問起別人「廣東話難唔難學?」多數都會回答,「真係好難。」與普通話四聲發音不同,廣東話有「九聲」,更有多種俚語。非中文使用者要學習簡易對話,至少也要一、兩年;若希望在澳順利生活、工作、與僱主溝通⋯
「我自己覺得,現在所謂活化其實不是在活化的,因為它只是借了那個場域去做一個活動,其實活動之後一切都是如常的。」說起近日博企和政府的舊區活化建議,藝團「零距離合作社」創團成員戴碧筠有這樣的感受。⋯
今年九月,六大博企先後公佈活化舊區的初步計劃,當中不乏提到要加入「文化」、「藝術」元素,政府亦提出要「加強文化資源轉化利用」。藝文項目製作人陳詩琪(CK)認為,當談到舊區活化,很多時都會想要注入⋯
「舟舢藝志」是一個扎根荔枝碗船廠片區的社區藝術計劃,重點之一是在荔枝碗重啟造船。負責人之一黃玉君介紹,計劃希望能復做真正的龍舟,而非只是模型,並在過程中有更多不同的藝術家參與,「無論你是影相、畫⋯
受密碼保護的文章不會產生內容摘要。
⋯今年六月,本澳發生一單駭人聽聞的傷人案。一位女士曾在二〇一七年控前夫家暴,兩人亦於二〇二〇年四月離婚,惟在三年後的六月她在街上被前夫以鐵鎚重擊頭部,身負重傷。社工學者何穎賢就指出,一旦家暴受害人⋯
在澳門,有一群婚後才正式來澳生活的外地配偶,每天嘗試融入社會並照顧家庭。過程中,她╱他們在澳的伴侶及家庭是其最有力的支撐,但若不幸遇上伴侶施暴,一夕間生活便頓失所依。婚後遇家暴的外地配偶,在選擇⋯
受虐婦女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走出家暴陰霾?或終其一生都活在惶恐中?來自內地的W(化名)在經歷五、六年離婚訴訟後終成為離婚人士,擺脫虐待她多年的前夫。W坦言,目前的自己如同重生,亦已原諒了前夫,「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