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中,筆者帶著女兒在二龍喉公園的樹蔭下,觀看了一個說故事劇場「光禿禿的山」。幾位說故事的演員一邊說故事一邊演,講述松山的綠化史,主角時而是動物,時而是植物,甚至連一些設施如隧道也開口說話,十分⋯
澳門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劇場演出活動,如今本澳藝術發展程度是否能吸引普羅大眾關注其中?除了戲劇敍事之外,參與戲劇表演者的經歷也值得一提。 劇場工作者周穎欣自中學時期開始對戲劇萌生興趣。升讀大學時⋯
對於非中文使用者而言,學廣東話並非一、兩年間的事。在澳門,有一群自發擔任翻譯義工的外僱朋友,除平日工作外也積極學習本地語言廣東話、英文、普通話等,待他╱她們用多年時間熟悉語言,繼而擔任義工翻譯⋯
南灣的葡文學校、士多紐拜斯大馬路的市政廳員工宿舍、美副將大馬路的澳門建築師協會會址……這些建於一九六〇年代的建築,都是出自葡萄牙建築大師Raúl Chorão Ramalho(一九一四至二〇〇二⋯
在Ana Vaz Milheiro眼中,澳門五六十年代的現代建築看起來既熟悉,又陌生。「這裡的建築有一些細節我很熟悉,但合起來時令我驚訝。」 「我相信這是六十年代時葡國建築師帶給澳門的改變之一⋯
澳門的現代主義建築並非始於五十年代,也不只是葡國建築師的作品。例如澳門高美士中葡中學(前身為澳門議事局市立小學,一九三九年落成)、雀仔園街市(一九四〇年竣工)、國際酒店(一九四〇年落成,翌年開幕⋯
受密碼保護的文章不會產生內容摘要。
⋯也許閱讀從未在澳門流行過。 更遑論與書店、獨立書店、出版業發展及困境等有關的討論。 本期封面專題提及香港和台灣的各式書店,在當地早就開得成行成市,無論是大型連鎖書店或微型獨立書店,一概任君選擇⋯
本澳獨立書店「边度有書」一路走來,已成為不少文青在澳流連不二之選。在日益高壓的社會氛圍下,獨立書店似乎亦有志難伸。然而,只要世道還未夠好,獨立書店就仍然存在。書店經營者吳子嬰亦坦言,這也是自己繼⋯
井井三一繪本書店,顧名思義主打繪本銷售,但事實上,店內除繪本外仍販售許多設計書、藝術書及獨立小誌,全因背後有三位老闆靈活選書,其中兩位為媽媽林香君(大香)與林穎蔥(大蔥),還有設計師鄭志偉(⋯
二〇二〇年七月實施《港區國安法》之後,香港的獨立書店如雨後春筍,由原先十多間,增至二〇二三年的三十多間,差不多每個月也有書店開張,深水埗大南街至少有三間獨立書店。香港仍然翻書的書迷不多,真的可以⋯
小小書房立足台灣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一處街角,門口擺放著藤椅、植物和舊刊物供愛書人落腳。推開小小書房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當代文史哲、社科、藝術類等書目。從二〇〇六年創立至今,小小書房經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