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葡翻譯無用武之地?——專訪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

033 消失中的澳門之子──土生葡人身份認同和文化 紙本月刊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26841

時間:2016年02月2日 18:18

李向玉認為澳門作為中葡經貿合作的橋樑,無論交流還是人才培育也應該是雙向的。

李向玉認為澳門作為中葡經貿合作的橋樑,無論交流還是人才培育也應該是雙向的。

澳門理工學院座落在高美士街,這名字澳門人並不陌生,但少有人知道高美士是土生葡人中赫赫有名的漢學家,他在上世紀翻譯了大量中葡經典著作,當中包括十八世紀重要的歷史著作《澳門記略》 ,甚至將艱深的儒家學說、老莊思想譯成葡文,築起東西文化橋樑;同樣少人知道的是,理工學院語言暨翻譯高等學校是全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職業翻譯學校,追根尋源可以上溯到十六世紀葡人來澳時設立的市政廳理事官公署 (華政衙門),後經多次演變,1905年葡萄牙王室頒令在澳門華務署翻譯隊的基礎上設立語言翻譯學校,百多年來培養了大批中葡翻譯人才。
 
回歸效應  報讀人數跌谷底
 
時代更替,如今連土生葡人社群都擔心葡文受重視程度一天不如一天,學院更早在回歸初期已感受到衝擊。理工翻譯學校在2000/01學年,中葡翻譯的學生人數跌至只有49人,有的班級更只有8人。回首過去,院長李向玉坦言那是一個艱困的時刻,「當時真的慘極了!人們以為回歸了葡語就再也沒有用,2千年只有10幾人報讀,9人入選,開班又虧本不開又不行。」
 
本地學葡文熱潮減退,睇準當時內地要建立與葡語國家經貿平台的國策和機遇,理工早在2001年開始放眼內地,積極開拓生源。憑著經驗豐富的師資和教學資源,此後報讀人數逐年回升,到了2008/09學年已升至161人,整整翻了幾倍。 
 
經貿平台   雙語人才先行
 
從2004年起短短11年間,中國與8個葡語國家(地區)的貿易總額從182.7億美元飇升至1,325.8億美元,前景無限,讀葡文對內地生而言已不再是冷門的科目。李向玉坦言,招生容易了,但競爭亦更激烈,回歸初期內地只有3、4間高校設葡文課程,但近年已增至3、40間,但歷史的滋養和經驗累積,澳門依然是不少學生的首選。理工學院更自編了一套六本的大學葡文教材,現正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印製,今年就可推出供內地高校採用,澳門在葡文教育的領先地位可見一斑。 
 
為了配合國策,培養更多面向葡語國家的商貿專業人才,2015年理工學院新開辦 「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關係學士學位課程」,除了強化外語能力和經濟學理論,課程更重點研習葡語國家的歷史文化、禮儀、政治、法律、稅制等特點,首屆招生反應理想。但要凸顯澳門的橋樑角色,為「一帶一路」做好準備,李向玉說光是培養本國人才還未夠,交流應該是雙向的,理工現正向特區政府申辦新的四年制國際漢語課程,專門

1990年,時任港澳辦副主任、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魯平(右一)訪澳,李向玉在旁擔任貼身翻譯。

1990年,時任港澳辦副主任、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秘書長魯平(右一)訪澳,李向玉在旁擔任貼身翻譯。

為以葡語為母語的外地學生量身訂造,預計最快今年暑假就可以招生。
 

土生葡人讀翻譯意願弱
 
短短幾年間,理工葡文相關課程慢慢朝著各專業領域發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招生已不再是個難題。李向玉對前景信心滿滿,但他亦提到在有限資源底下,只能開最有戰略性、關鍵的課程,而且師資、教材、學生宿舍、獎學金等配套一樣也少不得。「平台作用要怎麼發揮?說起來很簡單,但每一步都要有周詳的規劃。」 
 
對於新一代土生葡人不再重視葡文,李向玉直言相當可惜,這個趨勢亦很難逆轉。近年理工學院特別為葡文學校的學生設立獎學金,鼓勵他們攻讀中葡翻譯課程,但報名人數只得寥寥幾人。儘管政府已預告到2017年本地高中畢業生人數將跌至3500人,但李向玉不太擔心招生情況會受影響,去年理工挑選本地生的比例是6、7個選1,內地生更是20個選1。他相信競爭對學校來說也是好事,只要課程有質量、底氣夠,便會是學校選人而不是人選學校。 
 
官方即時傳翻  精準又要識執生
 
李向玉本身是葡文翻譯專家,除了執起教鞭,在八十年代中葡談判期間曾在土地小組負責翻譯工作,後過渡期內地官員訪澳頻繁,他也經常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周南、前港澳辦主任魯平做貼身翻譯。回顧長約10年的官方翻譯生涯,李向玉說那是一段很有挑戰、責任重大的磨鍊。外交事務無論即時傳譯還是查核公佈文件都是一字也錯不得。他憶述,有時在簽署外交文件最後一刻會發現文本中突然多加了一些字,差之毫釐、繆之千里,若當時翻譯人員無法及時發現,一旦簽字生效,隨時損害國家利益。中葡聯合聲明簽署前夕,幾十人的翻譯團隊整整花了數天時間反覆核對文本,回歸大事,容不得任何紕漏。 
 
除了表達精準,即時傳譯也要相當機警。李向玉笑說,八十年代未及現在資訊發達,有時內地官員未必太了解外國情況,可能會講錯說話或有口誤,這時便要隨機應變。例如有次官員與外賓交談問到:「巴西是否很大?有魚嗎?」那不可能直譯啊,最後他用了點小技巧轉換過去,翻成「巴西一定很大吧!」這些有驚無險的小插曲如今已成為他翻譯生涯的難忘回憶。  
 
葡文有難度  院長來教路  

葡文名辭、代辭分陰陽性、單複數,還有敬語的要求,令初學者吃盡苦頭。精通英、葡雙語的李向玉笑言,英文是「入門容易深造難」,辭彙豐富、文法複雜,會說英文跟說得好是兩回事,書寫技巧要求就更高;相反葡文是「入門難深造容易」,會說就會寫,少了很多背生字的煩惱,而且掌握葡文等於打開了拉丁語的大門。不過,死記硬背始終是入門必下的苦功,「像是喝咖啡 (bebo café)的喝,中文只用一個字,但葡文的『喝』動辭變位有近80種,很多人一進門就暈了!但只要有決心慢慢理解、掌握規律,自然會越吃越甜。」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