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7項治水工程僅2項開展 羅立文:是否建內港擋潮閘要再研究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62090

時間:2020年06月16日 18:18

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今早跟進防災減災公共工程的規劃及建設。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會後表示,政府對是否興建內港擋潮閘有些疑問,現正啟動「工程實時數字仿真驗證研究」,預計今年尾至明年初會有結果,屆時再決定是否建設擋潮閘。

羅立文表示,政府想收集更多資料,尤其建設擋閘潮後,內港水位雖降低,但閘外的水位升高,會否波及澳門其他地方出現水浸。至於若不建內港擋閘潮,需否改變防洪牆高度?羅立文稱,當初規劃擋閘潮只在水位好高時才啟動,預計一年用一至兩次,而防洪牆建設後,是長期存在可抵禦洪水。

委員會主席李靜儀會後表示,政府的 7項防災減災工程,至今只有 2項開展,分別是內港箱涵渠和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工程,另外的 5項仍在研究階段,包括擋潮閘和防洪牆。委員會關注政府的防災工程進度較為緩慢,李靜儀表示,政府在取態上不想工程「邊做邊改」,故希望在動工前做好足夠研究及修改,因此不排除部分工程可能存在變數。

至於「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市政署明言明年第二季能夠完成,預計能夠解決暴雨引起的水浸問題;「筷子基至青洲沿海防洪工程」則已經開始招標,正等待簽署合同,預計第三季展開工程,第一期造價澳門幣2,600萬,主要為加高防洪牆。

作為短期措施的內港防洪牆工程則遇到阻滯,政府坦承遇到較大的難處,至今未有動作。原本方案是希望加高圍牆,由阻擋十年一遇洪水加高至20年一遇,但加高會涉及打樁100支、水土流失等問題,造價將達2至3億元,因應交通需要分階段施工,總工程估計需要4年時間,政府表示需要對方案再作研究。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