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施政須有數據支持 胡玉沛:規劃與工程猶如斷裂

城規會委員胡玉沛認為,澳門建設發展長期缺乏通盤全局調研。

城規會委員胡玉沛認為,澳門建設發展長期缺乏通盤全局調研。

2013年的審計報告就已狠批,建設辦在整個擴建設計過程中沒有進行深入研究以估算氹仔新客運碼頭的未來旅客流量,未能確保設計過程已充分考慮其他大型交通基建對碼頭所帶來的分流影響,包括現存的「外港碼頭」及正在興建的「港珠澳大橋」,以及以分段建設營運方式進行擴建工程,以達更佳經濟效益的可行性,令作為澳門未來重要海上口岸的氹仔新客運碼頭,在落成後能否滿足實際需求或是出現規模過大而導致浪費,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城規會委員胡玉沛認為,澳門建設發展長期缺乏通盤全局調研,機構之間的訊息猶如斷裂。「小至行人路工程,大至公共房屋規劃、氹仔新客運碼頭,正正出現了這種各行政機構長期缺乏協調,以及科學數據的不重視。特區政府經常強調科學施政,但以城市規劃和基礎建設方面,我們市民不是太感受到特首先生所說的科學施政,因為科學必須要有數據。」

其實早於2013年,審計報告就曾指特區政府在2006年把氹仔新客運碼頭計劃由原來的輔助性質定位提升為對外的重要口岸,並把工程交由建設辦執行。胡玉沛提出,當初有這構想,是否政府曾有考慮遷移碼頭,或整合外港及北安兩個碼頭的資源,當中又有否評估需要。「這除海路本身,對於其他口岸主要人流及方向都應有所考慮和評估。畢竟是一個旅遊城市。如此重要的一個口岸設施,既然興建一個大型的新碼頭,應該知道現有碼頭設施的不足、承載力幾時會飽和,甚至是否有遷移的需要。如果科學施政有全面的數據去支撐規劃和建設,就不會像今天稍為有些團體或企業代表,話澳門碼頭要保留,你就保留,不會很容易被動搖。」

「涉及大型機建必須要很果斷才可令城市可持續發展,同時抽疏舊區的交通壓力。現在澳門碼頭、引橋等都係駁向較繁忙的主幹道。以前澳葡政府沒考慮到今天機動車輛達25萬架在這彈丸之地行走。行完友誼大橋入去市區,除非去皇朝,否則都要回到碼頭,但其實並非去碼頭。」

「氹仔新客運碼頭(資源整合)時間越拖得長,就越難適應澳門高速的變化。」

他直指,現時工程和規劃缺乏統計學的注入,隨意性太大,於是變成無據可依。又指,氹仔新客運碼頭現時位置,與新城E1、E2區的發展有莫大關係,以現時的規模,「海空聯運」政策更是重要,但現時看不到封閉式的通道連接氹仔新客運碼頭和機場。「我怕是一種資源浪費,以及未能充份物盡其用。城市發展不能倒帶,這樣大的一個碼頭,承載力如此強,對於水路航線跟船公司是否會有充份溝通?現在又有海域管理權,這方面是否可以多作研究?可有些新的沿海城市乘船來澳門?怎樣配合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政策及大灣區。」

「經常說『大灣區』,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國家賦予我們的機遇。」他認為,現階段政府需要盡快開展評估及探索區域合作的可能,「例如(珠三角)五個機場是否可以錯位合作?對於物流、人流的數據,到底這方面澳門是否有恆常機制評估?」同時亦應配合澳門優勢,善用碼頭,助澳門發展。「既然澳門經常說『一中心一平台』,澳門每年都有好幾個官方大型會展活動,還未包括數以百計的內外地方私營機構都喜歡選澳門作為會展旅遊地點。因為無論硬件設施和娛樂元素都豐富。這正正是澳門吸納非博彩,或白領客源很重要的會展旅遊,會議旅遊的條件。」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