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澳門人關心嗎?

033 消失中的澳門之子──土生葡人身份認同和文化 紙本月刊

文:陳俊明

網址:https://aamacau.com/?p=26839

時間:2016年02月2日 18:18

氣候變化──澳門人關心嗎?

氣候變化──澳門人關心嗎?

早前在巴黎舉行了一場集合全球百多個國家領袖代表及科學家的特別會議,為的便是共同商討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對人民生活及經濟發展的影響,與會各國雖然認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以改善氣候變化,但在實質行動承諾上仍存在分歧。一些受氣候變化嚴重威脅的國家,如荷蘭、菲律賓及更多太平洋島國積極勸喻大家應採用更進取方案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同時亦有些國家,尤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仍然以不妨礙經濟發展為前題推動「適當」的減排措施,更甚是仍有些企業化表或政治家仍質疑今天氣候變化是否真的由人類工業及碳排放所造成。最終各國簽定了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沒有成功執行)後最新的一份共同協議,同意各國致力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透過減低溫室氣體排放及保育原始森林植被,期望把全球升溫限制在本世紀內在1.5~2度攝氏範圍。與此同時,全球各地紛紛有環保團體發起遊行響應,喚起大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然而在「繁榮富裕」的澳門,卻沒有引起太多關注,不少澳門人或許會問這小小的兩度如何影響澳門未來?氣候變化與澳人生活又有何關係?

在過去四百萬年內地球已經歷了二十二個冰期,因此氣候變化在地球發展史上只是再平凡不過的事。但對於人類而言,氣候變化卻關乎存亡一切,畢竟在過去二百萬年裡其實有九成時間是冰期,最近一次冰期在十一萬年前結束,智慧人種(我們的物種)幸存下來並繁衍全地,亦因此促使人類文明的誕生。除此之外,人類實在沒有任何成功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更未能完全掌握自然界規律(如厄爾尼諾現象的成因及週期),對於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方向及結果我們實在毫不確定。影響氣候的因素很多(太陽黑子活動、地球轉軸的偏移、洋流及氣流等),但今天人類的活動亦已經成為影響氣候改變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直接的作用便是改變了大氣中氣體成份,自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大量燃燒化石能源(煤、石油及天然氣)及垃圾,另外,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導致每年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超過七十億頓(放出的碳已經是自然界總吸收容量的二至三倍)。從極地冰層中氣泡以及全球各地儀器所得數據充分證明了二氧化碳與全球溫度的顯著關聯性,但仍有不少政治家、企業商家質疑其因果關係。

今天我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兩百萬年內最高,現在地球溫度也是自人類文明開始以來最高,預計在未來四十到五十年世界會持續「最暖」。近年來我們常常聽到新聞報導中破紀錄的「極端天氣」及「超級自然災害」(大洪水暴雨、廣泛乾旱及頻繁地震),但那些可能只是真正氣候變化來臨前的先兆,因為在過去一百年全球升溫才0.5~0.7°C,如按照國際氣候變化小組各種模型計算(參照人口增長、碳排放、大氣成份變化速度⋯⋯)的保守估計,本世紀末全球溫度將上升1.4~5.8°C(兩極山岳冰川升溫更快)調節全球氣候及水資源分配的冰川消失,海平面上升導致島國發沿岸城市被淹沒,可耕種用地減少以致全球糧食危機,貧窮戰亂加劇,熱帶疾病細菌的爆發,更多更多的「極端天氣」將威脅人類的生存。而澳門則最少有超過三分一地區被淹浸,高溫濕熱氣候將影響人民生活及旅遊經濟,更令到澳門本身非常緊缺的水資源進一步減少。我們是否願意利用自己甚至下一代的命運來驗證溫室效應的真實性?這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想法,我們賺到了今天卻輸掉了未來,值得嗎?全球各地都有環保團體紛紛懇請與會國家拋開經濟增長的假像,真正為人類未來共同努力,而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5~2°C經已是最低的要求,期望令大氣中二氧化碳上升速度減緩,但一切協議承諾都只有靠行動去兌現,我們澳門人又是否能真正用「行動」去關心並回應「氣候變化」?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