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澳門防止虐待兒童會護兒中心主任李文靜。
避免對兒童二次傷害 李文靜:應以兒童最大利益為考量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7190

面對懷疑性侵事件發生時,作為照顧者,家長、學校應如何處理得更好?澳門防止虐待兒童會護兒中心主任李文靜認為,在保護兒童的工作上,無論是哪個政府部門,都應以小朋友的最大利益、安全為考量,過程中亦應尊⋯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教育學者黃素君。
預防性侵應由照顧者教育做起 黃素君:性教育不應只流於表面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7185

在魯彌士主教幼稚園懷疑性侵案,家長對於校方處理的做法普遍感到不滿。教育學者黃素君認為,今次懷疑幼稚園性侵案,引伸出需關注本澳處理性騷擾及性侵事件的問題。 黃素君指出,本澳在預防性騷擾的工作上亦較⋯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幼稚園懷疑性侵案,讓社會重新反思兒童保護問題,當中,究竟現時本澳法律制度上對在兒童是否足夠呢?
法律界人士:兒童有法保護 但有進步空間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7187

幼稚園懷疑性侵案,讓社會重新反思兒童保護問題,當中,究竟現時本澳法律制度上對在兒童是否足夠呢?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本澳屬於大陸法系、成文法地區,所有法律條文都是由人去編製出來,「人是活生生的,而法⋯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退休社工學者蘇文欣。
被性侵幼童報案後現二次傷害 蘇文欣:須建立互信關係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7179

就魯彌士主教幼稚園發生懷疑性侵案,有家長反映,帶小朋友到司警局報案後,發現小朋友出現焦慮、不安的情況。而司警回應稱會安排小朋友在一個環境舒適的房間,並安排2名受過小朋友詢問技巧培訓的女偵查員進行⋯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社工學者何穎賢
社工學者:通報機制有問題 鄰埠跨專業會議值得仿效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7183

教青局局長老栢生早前回應幼稚園懷疑性侵事件表示,當校方發現性侵、虐兒等事件發生時,必須強制通報。但是在今次事件當中,當校方收到家長投訴指自己的孩子懷疑被人性侵時,不但未有按機制即時通報,之後更以⋯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繪本《必須說出的秘密》。
「一場兒童性侵經驗如何改變我的人生?」 澳門家長的性別共癒與共育 2018年6月25日|文:川井深一|https://aamacau.com/?p=47184

在幼稚園幼兒疑似遭性侵案件爆發之後,井井三一繪本書屋聚集了幾位共學家長,大家幾乎徹夜不眠,展開了「大型研討式對談」,像是不斷延伸的樹木枝幹,從孩童性覺與欲望的對待、移工情慾空間的討論、性別框架裡⋯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記者看 大事件 2018年6月25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7186

藝評家John Berger曾說:「所有照片都有兩種訊息:第一種是關於被拍攝的事件,第二種訊息,則與時間斷裂所造成的驚嚇感(a shock of discontinuity)有關。」 「是攝影在⋯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Nico部分作品。
Art沒可能冇創意 Nico:攝影,咁都得!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藝文組|https://aamacau.com/?p=47188

訪問少有地要在醫院咖啡廳進行。只因Nico有事要到醫院,我們能碰面的時間又只有這天,難得他不介意。 會訪問他皆因友人談起有位攝影師朋友,是土生葡人,曾於巴西生活,後回到澳門生活;曾是澳門人樂隊⋯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打包廢紙。
反轉「收買佬」,做不一樣的回收業──與香港回收從業者葉文琪先生的訪談 2018年6月25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7182

坐在我對面的葉文琪(Harold)先生文質彬彬,他向我解釋什麼是「機械漿」、什麼是「化學漿」,所有的回收紙需要變成紙漿才能再獲新生,所以回收的紙要看的,就是可以變成什麼樣的紙漿,紙裡面纖維的含量⋯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文化遺產委員會6月5日在沒有通知傳媒採訪下召開平常會議,會後新聞稿稱大部份委員不建議把「荔枝碗船廠片區」評定為文物。
「黑箱」開會 打倒昨天的我 文遺會神邏輯:「活化」先於「保育」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藝文組|https://aamacau.com/?p=47180

身為文遺會主席的譚俊榮去年三月曾表示,由於荔枝碗保育個案不涉及私人業權的問題,認為可以公開文遺會討論荔枝碗保育的會議,但仍要視乎相關法例與文遺會研究。去年四月,文遺會就在傳媒的見證下,一致認同荔⋯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文化遺產委員會6月5日在沒有通知傳媒採訪下召開平常會議,會後新聞稿稱大部份委員不建議把「荔枝碗船廠片區」評定為文物。
文遺會「黑箱」開會? 文化局:因涉重大公眾利益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藝文組|https://aamacau.com/?p=47178

文化遺產委員會6月5日在沒有通知傳媒採訪下召開平常會議,會後新聞稿稱大部份委員不建議把「荔枝碗船廠片區」評定為文物。公眾批評文遺會「黑箱」開會,並關注文化局最終會否將船廠列為文物。文化局局長穆欣⋯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
為活化棄文評,談駿業:邏輯本末倒置
為活化棄文評 談駿業:邏輯本末倒置 2018年6月25日|文:論盡藝文組|https://aamacau.com/?p=47177

對於文遺會有十四位委員不建議將荔枝碗評為文物,守護荔枝碗造船村關注組副召集人談駿業認為,有關理由讓人覺得本末倒置,形容現時的邏輯是以偏蓋全,恐怕荔枝碗的故事會被連根拔起,名存實亡。 文化局引述文⋯

062 兒童,有權嗎?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