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月刊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郝志東:「應該有這樣的(社會學)碩士課程,培養好研究澳門的人才。中學也應該有社會科學的課程。」
以社會學眼睛看澳門——澳門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郝志東 2017年07月29日|文:未熄|https://aamacau.com/?p=40988

六月底,澳門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郝志東接受媒體訪問時,述及澳門言論和學術自由的問題,透露了澳大原政府及公共行政系副教授仇國平在二0一四年參與「反離補運動」後不獲續約的情況;然後,澳大的收緊情況似是⋯

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
一百年前,已想建氹仔碼頭? 2017年07月29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0981

常說澳門「沒規劃」,但其實,澳門早在一百年前就有規劃。看畢澳門歷史檔案館的「圖說澳門——澳門檔案館珍藏城市規劃及建築圖則展覽」,聽畢建築師呂澤強先生的講解,就會明白。 話說1840年代,葡萄牙女⋯

聾人電影《壹》劇照。(相片由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提供)
用微電影發聲 聽障導演盼得大眾了解 2017年07月29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40977

「電影名字叫《壹》,因為以前都是自己孤獨一個,發生了甚麼事,身邊沒人可以幫助自己,要靠自己去解決任何問題。」電影導演阿山透過手語翻譯介紹道。 這部微電影是阿山參加「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舉辦的⋯

項目經理梁家華。
喜悅市場:體力工作外,傷健人士的藝術出路 2017年07月29日|文:文燁、路家|https://aamacau.com/?p=40978

店內的文創產品各有特色,有展能畫家「0.38」(梁英偉)所畫的澳門風景,也有各種陶瓷製品,產品獨特,感覺親切。「因為不是所有傷健人士都適合做體力勞動的工作,不排除他們在藝術或其他方面亦有天賦。⋯

於觀光塔上的「喜悅閣」是扶康會與觀光塔合作開設的社企禮品店。
社企作橋樑 盼拓闊共融空間 2017年07月29日|文:文燁、路家|https://aamacau.com/?p=40956

澳門有部份智力、精神狀況較特殊或肢體障礙人士,會被安排到一些設有特殊教育課程的學校就讀。通常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融合生,以肢體傷健及聽障、視障人士較多,智力正常,學習內容跟正常課程,第二是小班⋯

《塑料王國》
我們都生活在化學的海洋裡 2017年07月27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0882

鏡頭一:孩子們鑽到塑膠中間,想做一個溫暖的窩。 鏡頭二:小女孩撥開塑膠碎片,用手捧了把水來洗臉。 鏡頭三:男孩把塑膠丟入火中,燃起黑煙,但也幫忙煮好了飯。 鏡頭四:一群羊來到了剛剛運來的垃圾堆裡⋯

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邀請了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的講座《河瀨直美:記憶之森林—生死與身體的風景》,以及一場映後分享會。
河瀨直美:死亡不是斷裂,是延續 2017年07月26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872

今年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邀請了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到來,作為影展的焦點導演,實在是澳門影迷之福,她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的講座《河瀨直美:記憶之森林—生死與身體的風景》,以⋯

《伴生》中陳小姐與父母在尖沙咀海旁。
「我們追不上人口衰老的速度」──專訪《伴生》導演黃肇邦和監製卓翔 2017年07月2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772

隨著社會走進老齡化甚至高齡化的現實,有關老人問題、醫療、生死議題等的討論也日漸多起來,然而,較多人關注的可能還是有關福利政策方面的問題,卻較少有談及老人與照護者、家人之間這些其實更埋身的問題。去⋯

外來垃圾,是洋流帶來,抑或旅遊聖地永遠的宿命?
哪一天我們會爆?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40465

澳門的環境問題一向是個高度爭議的議題,《論盡》媒體長期以來陸續作出報道,包括焚化爐飛灰事件、垃圾堆填區、樹木保護和綠化問題,以至周邊區域的環境議題,例如核電設施、橫琴開發等。幾年來,我們見證生活⋯

立法議員李靜儀
有政策 缺配套 李靜儀:車要被劏怎麼辦?古董車怎麼辦?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63

繼今年年初本澳「霧霾」後,上月亦有幾日空氣指數錄得「不良」水平,以往多是蔚藍一片的初夏天空瀰漫着一片灰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指,藍天不會亦不應成為奢侈品。事實是,翻查資料,2016年水坑尾路邊監⋯

張尤聰表示,單車出行非常方便,不再擔心找車位和塞車。
每年「單車遊」 單車出行卻是夢?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23

澳門機動車輛密度逐年攀升。雖然政府透過驗車計劃及增加停車位收費等措施,以增加養車成本,從而希望達到控車的效果。然而,在另一方面,卻未能同時有效推動綠色出行,當中在公共交通和單車出行等的配套仍未跟⋯

澳門環境資料 - 樹木部分
綠色生活 缺田少樹 綠色未來:閒置地可否用來耕田?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54

「綠色出行」、「綠色生活」⋯⋯一個個政府大力宣傳的環保理念,不少市民亦深感認同,卻都因為政府欠缺實際配套而淪為空談、口號、形式。例如當局一直宣傳綠化、綠色生活,每年「綠化週」亦舉辦植樹活動並派發⋯

城規會委員林翊捷
新城話低碳 環保配套缺位 林翊捷:這是一個迷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20

2011年,政府曾表示計劃於「新城CDE區建低碳居住示範區,整合氹仔北岸線構綠色休閒內湖」,把新城C、D、E區分別定為「低碳居住示範區」、「濱海綠廊」及「交通樞紐」,其中C、D區會「提倡步行及使⋯

市民處理垃圾的態度卻是造成今次「垃圾圍城」的核心原因。
只講教育 不談立法 陳俊明:必須面對垃圾徵費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21

統計局數字顯示,金屬與玻璃類的資源回收逐年上升,紙類及塑膠類則正下降;家居廢料按年上升5.0%,工商業廢料則按年大增逾一成。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認為,現時澳門減廢的討論仍然薄弱,再拖延下去⋯

客戶用電分類(吉瓦時)(資料來源:自來水公司)
環保政策潛曬水 林宇滔:環保問題是沒去面對問題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19

環保生活,除了空氣質素、垃圾數量等,還有較少人關注的水、電及能源。當中政府不少說好的設施或政策,最後都被剎停繼而沒有下文。大學讀環境科學出身的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現時澳門環保的問題是很多⋯

資料來源:《環境統計》2013、2014、2015、2016
污水每年增 海洋認識少 SAMSON:善用海濱,多元發展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18

污染無處不在,在空氣,也在海洋。根據統計局的《環境報告》,澳門半島污水廠連續7年有5成污水未經二級處理的污水排放出海,總懸浮固體及油脂的日均值亦超出排放標準,中華白海豚日漸減少,黑沙環近岸亦臭氣⋯

根據《環境統計2016》,本地鳥類品種正在減少。
本地鳥類正減少 欠研究欠詳情 原因難尋 2017年06月30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40422

《環境統計2016》另一個令人關注的數字,是本地鳥類品種正在減少。而根據2017年《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留在澳門過冬的有44隻,比2015年環保局公佈的數字少19隻。 民署由2013年冬季開⋯

紅樹林由2006年開始生長,至今面積約3540平方米。(黃志龍 攝)
荔枝碗村:一個人類消失後的故事 2017年06月30日|文:月光|https://aamacau.com/?p=40417

  城市裡的高樓大廈飽受風霜侵蝕,相繼崩潰壞滅,綠色植物和野生動物入侵人類的家園,成為人類離開後的新主人──這是2008年首播的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描繪的畫面,正正講述沒有人類後⋯

(©黃勤帶)
《皇后旅館》──殖民與後殖民的生活印記 2017年06月30日|文:伶仃洋|https://aamacau.com/?p=40416

有說,現時是澳門的「後殖民」時代。 經歷過幾百年的葡人管治,澳門回歸了,但曾經發生的一切皆留下了痕跡,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同時,時間就如一列正高速前進的火車,過去的景物不斷後退,歷史的印記亦漸⋯

黃少澤,現任保安司長。
黃少澤​何去何從 2017年06月18日|文:路家、哲盧、悟塵|https://aamacau.com/?p=40235

《人民日報》早前報道指,澳門的男警「顏值」高出一截。可惜專訪黃少澤的這天,《人民日報》的報道還未出街,未能問得司長回應,反倒是訪問這天警鐘又長鳴,3名治安警涉嫌組成不法集團,除收受活躍賭場人士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