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終迎開關,特區政府突然在去年十二月八日宣佈逐步放寬防疫政策,終對國際「打開門口」。隨內地、香港及澳門自本月八日起進一步放寬鬆的通關防疫措施,週末期間小城多個旅遊景點亦重現疫前比肩繼踵、熙來攘往的景象。然而,近期本地的情況,尤其過去的十二月,相信不少市民仍歷歷在目,甚至永生難忘:為求一藥而大排長龍;聖誕佳節卻尤如死城般;染疫人數急增,醫院急診的哀嚎;死亡人數飆升,殯葬遺體須一等再等,或接受「應急特快火化」,與其他四組家屬共用禮堂,十五分鐘內與先人道別。
疫情三年終迎開關,特區政府突然在去年十二月八日宣佈逐步放寬防疫政策,終對國際「打開門口」。隨內地、香港及澳門自本月八日起進一步放寬鬆的通關防疫措施,週末期間小城多個旅遊景點亦重現疫前比肩繼踵、熙⋯
去年十二月八日,特區政府突然宣佈不再堅守疫情三年來實施的動態清零政策,取而代之的是逐步開放關口,重新與世界接軌,尤以近期激增的旅客數字亦莫讓全澳相信本地即將走完三年疫情的最後一哩路。在三年「動態⋯
疫情三年後,本澳的防控終告一段落。然而,疫下一群為本地作貢獻的人卻遭遺忘。澳門菲籍移工團體——進步家務工工會(下稱進家工會)主席Jassy Santos表示,過去三年來,外籍僱員難以找到協助,即⋯
三年疫情終見曙光,惟疫情重挫本地經濟,僱員的勞動權益亦受損。工聯副理事長、直選議員梁孫旭認為疫情期間突顯本地勞動保障不足問題,包括勞動報酬被降低、欠薪、停工無補償、被放無薪假。疫後,當局須主動檢⋯
疫情三年,每個市民感受不一,或沉重或船過水無痕。然而,每個與疫情有關的事,都在記錄我們這三年。 疫情或多或少改變了我們原本的生活,學習方式、工作方式都因應疫情而改變。由社會新鮮人的Tiffa⋯
澳門三年防疫終於走完「最後一哩路」,經濟正逐漸復甦,旅客區人流暢旺,澳門似乎已經「復常」。然而,不少人感染新冠病毒後都可能出現後遺症,澳門社會走過三年防疫之路後,是否就回到三年前的日子?社工學者⋯
澳門政府長達三年抗疫之路,終在二〇二二年底開始走入尾聲,然而政府在應對十二月底的疫情時,似乎毫無準備,導致染疫及死亡人數劇增。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評價,本澳去年底急速爆疫,澳門緊跟⋯
近幾年特區政府強調本澳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發展大局,把握大灣區機會。然而,強調對內融入時,似乎忽略澳門歷史悠久向外拓展的優勢以及聯繫。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認為,疫後本⋯
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二日,澳門出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幾天後,所有文化場所暫時閉館,包括表演場地。事實上,疫情三年期間,演出場地多次因疫情而關閉,表演藝術行業大受影響。二〇二二年底,防疫終於放寬⋯
相信對各位澳門讀者而言,過往一個月的經驗可謂相當「大開大合」:在歷經將近三年與外界「隔絕」,對內又曾經歷過「半封城」 等嚴謹的防疫政策後,澳門政府突然跟隨中國大陸最新的防疫方針,大幅度放寬各類防⋯
澳門上月底在缺乏防備之下面對疫情大爆發,經過一個月的「洗禮」後,儘管本澳最終迎來取消「封關」,但社會仍然瀰漫著一股陰霾揮之不去。這段期間,小城的一個角落正在舉行一個展覽及一連串工作坊,主辦單位希⋯
受惠於十九世紀下半葉澳葡政府的環境改善政策,澳門半島中區有多個公園,例如加思欄花園、華士古花園、白鴿巢公園等。百多年來,這些公園除了美化環境,亦見證了澳門在綠化方面的努力。而二龍喉公園在這過程中⋯
在2022年的出版當中,有關藝術類的書籍,撇除掉翻譯類的著作,《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這本書應該在華文的藝術書籍撰寫中屬非常特別的一本,為此亦贏得2022年數個出版獎項,包括「2022⋯
進了影院看完《阿凡達2: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片長192分鐘著實令人卻步。說是什麼史詩鉅獻實在誇張,第一部上映時間是2009年,歷時十多年後出到第二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