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道,曾於 2010 年 8 月 27日開始到 2022 年 5 月27日在每周在《訊報》同步刊出,現為不定期專題。
年份 青洲坊大事紀 1989年 澳葡政府展開青洲坊拆遷計劃,將青洲坊1、2及3地段批給百利順發展公司,前提條件是發展商必須清遷和安置約1450個木屋戶。 1995年 拆遷進度緩慢⋯
對於政府就青洲坊跟發展商達成換地協議,作為青洲坊老街坊的區伯,認為只是一場黑箱作業。區伯表示,對換地從未聽聞,對遷拆安排亦毫不知情,指整件事完全是官商勾結,認為政府對居民所遭到的不合理對待無動於⋯
青洲坊位處澳門都市的邊陲,大群的木屋與本澳新興的城市形象格格不入。所以,對青洲坊的清拆,若非出現暴力、血腥非法清拆的一幕,澳門人可能少有關心。只是,這次拆遷所暴露的問題,卻是我們所不能不關心的⋯
大陸、香港與澳門雖屬一國,但有各自的經濟制度、行政機關及法律體系;可是,近年三地卻接連發生拆遷的衝突及爭議。 中國大陸的強拆可謂無日無之,甚至發生不少自焚抗爭的悲劇。有地方官員甚至提出「沒有強拆⋯
當下澳門的雙職家庭日趨普遍,意味着華人社會傳統的照顧者角色–家中的女性–母親/妻子,漸漸走出家庭,在勞動市場中佔一席位。本澳自零二年賭權開放後開始出現聘用外籍家傭潮,從澳⋯
每年的十二月十八日是國際移工日。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澳門理工學院學生會社工同學會舉辦了第七屆社工節,以「平平無『歧』之與家傭同行」、關心家傭在本澳生活為題。社工節就是由一群社工學生,每年以一個特定⋯
應馬來西亞檳城中文報記者與攝影記者協會、路人甲表演社之邀請,十二月廿八日在檳城參加了題為「當世遺遇上世遺」的分享會(檳城和馬六甲在零八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會上除了由本人向檳城朋友報⋯
曾幾何時,路環島在澳門心中是一片淨土,有著與繁華都市不一樣的自然生態和鄉間的寧謐閒適。去年十一月氹仔垃圾焚化爐管理不善的新聞一揭開,路環似乎再也無法平靜下來了。可是,當我們攤開路環的地圖,滿眼卻⋯
垃圾焚化中心飛灰場的處理問題,近日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在記者多次前往路環採訪的過程中,發現澳門人印象中的生態保育地、最後淨土:路環,已經成為各種高度污染的公共設施寄生地。沿途所見,發電廠、水⋯
1、根據政府說,現在焚化中心的技術是世界頂尖的,為何還有人質疑其安全性? 我們的焚化技術的確是世界頂尖的,但卻沒有嚴格遵從九十年代中以後歐洲及日本的標準。例如,不少先進國家規定將垃圾先分類再焚⋯
自從媒體揭發飛灰場無遮無掩,讓有毒飛灰散播,飛灰場便用帆布包裹著,飛灰亦被帆布重重包裹著,據說,還經過進一步固態化。但是,問題便是這樣簡單嗎? 飛灰場設計錯誤 我們從不只一個消息來源得知,飛灰處⋯
0八年十一月建設發展辦將焚化中心營運合約判予Consórcio CCSC Incineração de Resíduos de Macau,以超低價大約二億八千萬中標,拿下至二0一九年的焚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