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游花間

書評、詩評、藝評、影評,評評評。

《鄉愁的妮雅廬》:渾沌中的周而復始與重生──對部落文化的鄉愁與述說 2018年02月6日|文:杜子菡(第十七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駐節藝評人,澳門)|https://aamacau.com/?p=44890

來自台灣的「冉而山劇場」同樣以身體作為媒介,通過表演、行為藝術、環境劇場等多種元素,於黑沙海灘中述說阿美族的文化與象徵,並以阿美語演繹出原住民的神話故事, 祭祀的意義和群居對族群的重要性,與現今⋯

《爺爺的老房子》劇照(相片由導演提供)
爺爺的望遠鏡,看的是老房子,還是時代的時間──與《爺爺的老房子》導演李卓媚的對談 2018年01月16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4526

在過去的2017年澳門第二屆國際影展,公映了幾部本地創作的紀錄片,其中有一部新人作品《爺爺的老房子》令人印象深刻。短短的半個小時,一個生動的老人家形象躍然屏幕,幽默可愛的老頑童,背後卻透露了一個⋯

《長衫詞》(相片由足跡提供,攝影:Odi)
花露凝點,恨水長東──《長衫詞》的地方神采 2018年01月1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4414

十分慶幸在2017年的最後,在舊法院看到《長衫詞》,感受那來自文學、音樂與劇場,以及更深層源於地方文化和歷史那實在的能量與神采。 屬於這個地方的文化是怎樣的?它的獨特之處在哪裡?《長衫詞》或許沒⋯

《異鄉記Holy Crab!》劇照提供:卓劇場 攝影:KBT photography
似乎與澳門無關的故事──卓劇場《異鄉記Holy Crab!》觀後 2018年01月3日|文:莫兆忠|https://aamacau.com/?p=44291

卓劇場《異鄉記Holy Crab!》謝幕時,導演兼主演的葉嘉文向編劇朱宜道謝,大意是感謝她讓這個劇本,在似乎跟劇中故事沒有太大關係的澳門上演。他說「似乎」,其實是一個對觀眾的提問:這樣一個故事⋯

為甚麼要用和怎樣用: 從《長衫詞》看動作意涵的實踐 2017年12月15日|文:Lawrence|https://aamacau.com/?p=44005

  本地藝團「足跡」在2017年「第八屆小劇場演書節」中製作兩個改編自女性作家文學作品的演出,其中一個邀得「區均祥粵劇曲藝社」合作,改編土生葡人作家江道蓮短篇作品《長衫》演出了《長衫詞⋯

觀兒童劇《青鳥》有感:兒童劇能否「長大」一點? 2017年12月15日|文:Lawrence|https://aamacau.com/?p=44002

自問對兒童劇有種敬謝不敏的態度,在於它制式化的題材及固定存在、恍似必然的教育意義。回想沒有兒童劇可看的童年,我由港劇及歐美港台流行音樂「湊大」,世界就在那深宮爭鬥的流行情愛之中。擁有的不會有現在⋯

《飄流船廠》(劇照由譚駿業攝影,夢劇社提供)
《飄流船廠》觀後之胡思亂想 2017年10月10日|文:喬亞|https://aamacau.com/?p=42549

造船業,曾是澳門三大支柱工業之一,七八十年代最為興旺,不少家庭都或多或少保有一些與船廠有關的回憶。 如我。 聽我爸說,爺爺和六叔公當年都是造船業界的「大人物」,爺爺在筷子基的船廠試過同時裝八條船⋯

演給今天的一齣戲--《漂流船廠》 2017年09月16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2106

冷靜的一天,適宜看戲,尤其是看一部能讓大家反思現況的戲。 昨天在荔枝碗現場,看到颱風過後到今天仍未清理的廢墟,看到掀起的棚頂,倒下的大樹和浮在水邊的垃圾。那些臨時加固工程完全不管用,船廠整個倒了⋯

《舞・當》2017將播放線上舞蹈計劃《52幅肖像》
被過度拓展的觀看──《52幅肖像》與它的時代對話 2017年09月13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2041

在被手機操控的日常生活中,一天有多少時間,我們的眼睛會離過那個小小的屏幕,去看看真實周遭的人事物?在線上空間觀看過無數精彩演出的人們,又可有興趣再進入實體空間中,觀看一場真人的實時演出?這就是今⋯

澳門不是一個人——淺談《彼時此岸》中的身份危機 2017年09月7日|文:馬慧妍|https://aamacau.com/?p=41784

攝影機、微信、Facebook、赴台就學。 葡國菜作為遊客美食、茶餐廳作為本土美食。 葡萄牙國旗色的雞啄米、操北京口音的遊客、填不出籍貫的澳門人;煩悶的上班族和只想準時放工的清潔女工;位於全球生⋯

黑暗中是信任,還是猜疑?──評2017 Bok Festival《身在黑暗》 2017年08月18日|文:梁倩瑜|https://aamacau.com/?p=41353

當一切無法目視,你的信任該往何處? 晚上九時二十分,我按短訊的指示來到有點幽靜的公園長椅旁,因為準時到達卻沒有工作人員,我有點慌張地打了他們聯絡電話,電話的她請我耐心等候。於是街道上每一個來往的⋯

《塑料王國》
我們都生活在化學的海洋裡 2017年07月27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0882

鏡頭一:孩子們鑽到塑膠中間,想做一個溫暖的窩。 鏡頭二:小女孩撥開塑膠碎片,用手捧了把水來洗臉。 鏡頭三:男孩把塑膠丟入火中,燃起黑煙,但也幫忙煮好了飯。 鏡頭四:一群羊來到了剛剛運來的垃圾堆裡⋯

《動畫人生》
每個人都渴望交流 2017年07月12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0625

在繪本書屋裡幫忙,讓我認識了ADHD、亞斯伯格、自閉症、憂鬱症、躁鬱症這些詞彙,也學會同理這些與普羅大眾有那麼一點不一樣的人的處境,甚至從這些不一樣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人格特質,那些曾經令我受挫⋯

《梅田宏明雙舞作》2017(劇照由文化局提供)
從《梅田宏明雙舞作》看澳門舞者的培養 2017年07月5日|文:雅詩|https://aamacau.com/?p=40521

2014年梅田宏明首度亮相澳門舞臺,在第二十五屆澳門藝術節呈獻了兩個不同的作品《適度異變》及《觸.覺》。今年梅田宏明再次獲邀於澳門藝術節演出,帶來他於2011年創作,近年經常在外地巡演的作品《形⋯

《革命偶像暴走騷》(劇照由文化局提供)
澳門藝術節──週記(下) 2017年07月5日|文:張吉米(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台灣)|https://aamacau.com/?p=40518

《革命偶像暴走騷》 經過本土遺產的《風來運轉》、穿透生死的《聽你的.走我的》以及虛實交錯的《虛域》,《革命偶像暴走騷》這個不斷消費自己到想死想吐的節目放在最後觀賞,似乎也恰巧為這整篇文章串了結語⋯

《風來運轉》(劇照由文化局提供)
澳門藝術節──週記(上) 2017年06月27日|文:張吉米(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台灣)|https://aamacau.com/?p=40356

這次因參加「澳門藝術節」其中一週的講座,而觀看該週的幾個節目,過往我到澳門都是參與藝穗節,對我來說,這不同還真的有些大,無論是場地、製作規模以及觀眾群,都需要調整一下「這次來澳門不是看藝穗」。⋯

《革命偶像暴走騷》劇照 (相片由澳門文化局提供)
革命.偶像.暴走.騷──一次感官刺激與精神虛無的交替體驗 2017年06月27日|文:徐墨龍(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馬來西亞)|https://aamacau.com/?p=40353

來自日本的演出、聳動的演出名稱、購票時觀眾就被提醒:最好穿短褲拖鞋入場,因為現場將水花四射。哇!這將是怎樣的演出啊?進場前你會不會滿心期待或興奮得小心臟怦怦跳?我相信會,尤其你是愛好實驗冒險創意⋯

《海鷗》劇照 (由文化局提供) 2
穿越百年的浮世如何作繪?評「雷克雅未克城市劇場」的《海鷗》 2017年06月6日|文:林乃文(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特約藝評人,台灣)|https://aamacau.com/?p=39918

「時間是用來流浪的,肉體是用來享樂的,生命是用來遺忘的,靈魂是用來歌唱的。」 ──吉卜賽歌謠 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鄉下莊園一群自怨自哀者的人間劇場,變身為二十一世紀初冰島度假屋一群不上不下文藝工作⋯

A Letter to My Nephew《致侄子的信》(文化局圖片)
漂洋過海的信件──Bill T. Jones在澳門藝術節 2017年05月24日|文:董言|https://aamacau.com/?p=39751

今次澳門藝術節(第28屆)邀請到Bill T. Jones/ Arnie Zane Company(比爾·提·瓊斯現代舞團)演出兩個舞碼,A Letter to My Nephew(《致侄子的信⋯

匈牙利導演 Ildikó Enyedi 的作品《夢鹿情緣》(On Body and Soul)。
他們在夢中相愛──談《夢鹿情緣》 2017年05月17日|文:小鳥|https://aamacau.com/?p=39591

剛過去的四月,正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行的月份,我從幾百部參展電影當中,選了二十二部心頭好觀看,當中我最喜歡的,正是這部匈牙利導演 Ildikó Enyedi 的作品《夢鹿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