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評、詩評、藝評、影評,評評評。
你初次接觸劇場是甚麼時候? 筆者忘了初次看話劇是甚麼時候,但首次對「劇場」一詞比較有深刻印象,大概是中學時代接觸到的Theatresports。作為學生,當時的觀賞經驗是被動的,不知道一班陌生人⋯
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覺得對衣車的感情是很私人的,是只屬於我們家的,不足為外人道也。可能是因為除了我,身邊沒有人覺得,這是值得紀念的過往;也可能是因為,相比起異鄉漂泊,顛沛流離,我筆下這段與衣車相伴⋯
剛聽到今年「澳門劇場研討會」的主題時,我其實感到有點驚訝,一來是因為「活化」與上年研討會題目「歷史」關係密切;二來是因為上下兩場研討所牽涉領域之廣泛、思想之深度,對我來說像是兩個大命題,要在一天⋯
單拖到親子劇場,應該是孤毒指數最高級別,尤其是嬰兒劇場。復活節假期期間,筆者就到舊法院大樓觀看了「大老鼠兒童戲劇團」的《親親.泡泡.郁郁貢 2.0》。該劇主打適合4至15個月大的嬰幼兒,觀眾絕大⋯
日期:2018年10月20日 地點:海事工房2號 會談人:Piche Klunchun、何雅詩 點象藝術協會的「跨域傳藝」計劃自2015年開始策劃,2016年開始每年舉辦,引介澳門較少關注的藝術⋯
第一次走進盧家大屋,被裡面的狹窄和擁擠嚇到了,長者們列隊在兩旁,有的拿著體溫計,有的拍手歡迎,還有的拿著各種舊式玩具邀請眾人參加……天井的陽光懶洋洋地照射下來,配上這個喧鬧擁擠的環境,有一種時空⋯
Joein:怎麼會是《新喜劇之王》 Joein:哈哈哈 Luciano:我先問,過年咁多出戲,或者,你一有時間就看演出或電影,為何過年間會是《新喜劇之王》? Joein:聽到評論好壞參半,就想看⋯
「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註1)(以下以「藝穗節」簡稱)經已圓滿落幕,一連十七日十八個節目在澳門這個小城的各個場地演出成功。觀眾對今屆「藝穗節」的反應不俗,當中不少人首次觀賞藝穗節的節目,就留⋯
由「浪風劇社」與葡萄牙「PIA藝術空間」攜手演出的《氧》,標榜「以非語言的方式,透過戲劇式肢體,配合新馬戲團式的高蹺素材,帶領觀眾體驗環境劇場的獨有魅力」。劇組分別選擇了媽閣廟前地和綠楊花園休憩⋯
馬上就到過年時節,戀愛電影館選了紀錄片《四個春天》來作賀年影片,最近這部影片很受人談論,大多在說導演如何使用了很少的錢卻拍出了得奬之作,但看了影片後卻覺得,這是花了許多時間和無數生命歷練才能拍出⋯
周末下午,筆者獨自一人到「文化中心小劇院」觀看「人力車之友」(Clube dos Amigos do Riquexó)的《神奇森林歷險記》,現場所見觀眾大多是家庭,甫坐下,左右兩邊皆是大拖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