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劇場是一個playgroup ——獨自觀看《親親.泡泡.郁郁貢 2.0》有感

戲游花間 藝文爛鬼樓

文:黃詠思

網址:https://aamacau.com/?p=53761

時間:2019年05月21日 11:11

單拖到親子劇場,應該是孤毒指數最高級別,尤其是嬰兒劇場。復活節假期期間,筆者就到舊法院大樓觀看了「大老鼠兒童戲劇團」的《親親.泡泡.郁郁貢 2.0》。該劇主打適合4至15個月大的嬰幼兒,觀眾絕大部分是兩個大人帶著手抱嬰幼兒進場。不知道靜靜的坐在角落會否為小孩帶來童年陰影,但無論如何,像幽靈般尾隨著一家大小,筆者就這樣開始了觀演之旅。

演出空間分為兩部分,先映入眼簾的,是佈置成一個長方形的緩衝區,以藍白色為主,柔和而沒過多的視覺刺激,地面用上不同材料和質感的地毯和地膠,兩個超巨型的沐浴球從天花吊下來讓孩子觸摸。隨後兩個演出者歐志恆和徐靈芝一身粉藍粉紅的造型,像Little Twin StarsKiki和Lala般登場,讓嬰兒先熱身,玩玩小膠鴨,熟習環境、燈光和身邊的陌生人。

熱身過後,才正式進入演出場域,舞台是一塊以各種材料縫製而成的圓形大地毯,強調「泡泡」意象,簡潔而夢幻,旁邊則設置現場演奏區域。身兼導演、編作和樂師的陳馨旋本身也是媽媽,透過小孩最熟悉的日常活動——洗澡作引子,演出沒有複雜的敘事手法,而是利用肢體動作和發出不同的聲音作為語言跟小觀眾溝通,並以不同的樂器和道具,如既軟亦粗糙的沐浴海棉球、製造沙沙雨聲的rainstick、閃閃發光的雨傘、半透明的紗巾、載著色彩繽紛珠子的沐浴露瓶子等,為嬰幼兒帶來半小時的視覺、聽覺和觸覺體驗。

《親親.泡泡.郁郁貢》去年首演,這是第二次重演,但對現場大部分嬰幼兒來說,可能是人生第一次劇場體驗,也是家長與寶寶少有的共同劇場體驗。坦白而言,即使席地而坐,在觀眾群中嘗試感受演出,對筆者來說,看著看著,仍是感覺抽離,反而是,不禁聯想起一些playgroup畫面。這些學前遊戲小組主張在遊戲中學習,如訓練邏輯、社交、身體協調和肌肉的使用等,或許這些小組對小孩成長有幫助,但在劇場裡,能夠提供的是對抽象空間的探索、表演形式和美學的理解,在這個「playgroup」裡,小孩沒需要追趕學習進度,也不用被各種標準衡量是否「正常發展」,關乎更多的是,喜歡不喜歡、享受不享受,正正是這些經驗,潛移默化地擴展想像力。這個過程,對他們來說,已足夠矣。

觀看場次:2019年4月19日 12:30
(劇照由大老鼠戲劇團提供)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