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進動物的社交場所──記《神奇森林歷險記》

戲游花間 藝文爛鬼樓

文:黃詠思

網址:https://aamacau.com/?p=51785

時間:2019年01月22日 12:12

周末下午,筆者獨自一人到「文化中心小劇院」觀看「人力車之友」(Clube dos Amigos do Riquexó)的《神奇森林歷險記》,現場所見觀眾大多是家庭,甫坐下,左右兩邊皆是大拖細。開場前夕,新世代的爸媽們安頓好孩子後,便忙於和子女自拍,除此之外,就是要跟同學仔遙遙打招呼,應酬一番。熱鬧的觀眾席不禁讓人覺得,到劇場看戲,有時也是一種社交活動。

《神奇森林歷險記》Uma Aventura na Floresta(相片由澳門基金會提供)

 

舞台下是個社交場所,舞台上亦如是,說的是故事發生的主要場地──長頸鹿、大笨象、老鼠、獅子和猴子的活動空間。台上以數枝樹幹和樹葉勾勒出森林的風光,配以屏幕簡單的影像作背景,像是個森林廣場。驟看略顯空洞,但好處是毋須花巧已讓小孩領略其意境,同時引導觀眾專注於故事發展。

此劇乃集體創作,未有分幕,但結構大致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穿插著零碎的情節和表演;後半部分則著重敘事。成軍於2010年,由葡國人、西班牙及澳門人組成的「人力車之友」擅長於兒童劇裡糅合戲偶和雜技元素,如踩高蹺和空中絲綢,因此一開始便由踩高蹺的長頸鹿揭開序幕。開首大部分時間均以各種動物東拼西湊吸引眼球,但未見一系列鋪排有何用意。忽然間,又冒出幾隻愛搗蛋的猴子胡鬧一番,演出者利用猴子高攀低爬的特性,結合空中絲綢做出旋轉、翻騰和一字馬等高難度動作,賣弄得來也總算是不落俗套,若能點到即止就更好。

《神奇森林歷險記》Uma Aventura na Floresta(相片由澳門基金會提供)

 

以敘事來說,上半部分頗為散亂,讓人看得不明所以,部分內容更是沉悶,直至中段才出現轉折──巨型戲偶從觀眾席後走出來與大家互動,頑皮的猴子更作弄小觀眾們,炒熱氣氛。載歌載舞過後,故事才真正「入肉」,「森林之王」獅子一出場便嚇退所有動物,帶出《伊索寓言》的名篇〈獅子與老鼠〉。該段落以此作藍本,講述老鼠被獅子抓住了,請求獅子不要吃牠,並表示將來一定會幫助對方。獅子失笑,放走了老鼠。可是後來卻在睡夢中被獵人的陷阱圍困,幸得老鼠相助,才可成功逃脫。原來獅子和老鼠是可以做朋友,即使大家身份地位不一樣,也有著優點和獨特之處,互助互愛。

 

《神奇森林歷險記》Uma Aventura na Floresta(相片由澳門基金會提供)

其實,劇團於去年就在「舊法院黑盒劇場」以手偶演繹過〈獅子與老鼠〉,不過是次在偌大的劇院演出難免讓觀眾有距離感,尤其是與小孩對話,想訊息被看見得花點心力。創作人選擇刻意作簡化,去除陳述細節的篇幅,著眼於放大戲劇效果,如兩個笨獵人迷路找不到對方,誇張笨拙的動作,便引得小孩緊張又興奮地尖叫,當中加插少許演員與觀眾的互動,亦令演出更為生動。可惜的是取捨了一則寓言該有的教育意義,並未令人對中心主旨留下深刻印象。作為成人觀眾,筆者認為劇名並不貼題,與其說是神奇,倒不如說是現實,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生存,獅子與老鼠合作,才能互惠互利,畢竟森林也只是個社交場所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動物角色不多,有人手操控的提線布偶、真人演繹,也有超巨型戲偶,短短的45分鐘內有著不同方式的呈現。如老鼠於不同場域就以布偶和人形兩種形態示人,布偶不但顯示出牠的渺小,也令牠與獅子形成強烈對比;與森林裡的大夥兒跳舞時,老鼠換成以人形姿態登場,未知是否該劇用意,變大了的老鼠抹去弱勢的標籤,與動物們平起平坐,形態的轉換也恰如電影中由長鏡轉換為特寫,動作和臉部表情更清楚,比手偶更有人性。雖然敘事混亂鬆散,但展示出對動物各種形態的可塑性,為小孩帶來多份想像空間,足見其心思。

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評論計劃

劇名 《神奇森林歷險記》

劇團 Clube dos Amigos do Riquexó、黑沙劇團

時間 2019/01/05/ 15:00

地點 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