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眾所周知,鮑參翅肚被中國人譽為四大珍貴的海味,其中“翅”(即各式各樣鯊魚的魚鰭)更漸漸成為傳統上婚宴 “必備”的菜餚,但我們是否又會知道魚翅背後一幕幕血腥以及危害深遠的故事?我們又會否願意把滿足⋯
澳門,應該是一個周末三天兩夜自由行就可以解決的地方,有甚麼理由,可以待上18天? 全城皆舞台的澳門 澳門城市藝穗節(下稱澳門藝穗)從1999年起,每年秋天舉行,2000年第一屆澳門美食節開始⋯
台灣對很多香港澳門人的普遍印象,相信都離不開很多美味小吃的夜市、充滿文藝氛圍的書店、咖啡館、九份、淡水、101大樓、墾丁,還有馬英九、阿扁、國民黨、民進黨,當然還有讓人勾起少年往事的《那些年》⋯
「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斷逃亡。」 父親高中畢業,便隨商船到海上工作。輪機、燃料,星空、海平線、龍捲風,漏油、海盜、逃。因為按耐不住對家庭的眷戀,水手最後上了岸。半百之後,回望鄉土,感嘆甚深:「年⋯
「除左派牌,荷官仲可以做啲咩?」近日澳門輸入外僱莊荷的傳聞鬧得滿城風雨,有人把莊荷列為受保護動物,指他們已完全失去求生能力,不應被拋進外勞的血腥競爭之中;又有人認為若有天自由行沒了,荷官就會完蛋⋯
好戲不只劇場、戲院有(請別說電視有),成為好故事的關鍵,就是能引人說︰「然後呢?」在漫長的人生中,很多人在迷茫的時候,都會覺得不安定,失去方向,「然後呢?」在打從心底呼喊出來。失去方向的人,倍感⋯
演出日期:2013-10-19/星期六/晚上8時/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這場音樂會由澳門樂團與韓國室內樂團演奏,曲目是理查·施特勞斯的《最後的四首歌》、《英雄生涯交響詩》,整場演出約一個半小時⋯
當香港教育界和大專學界投入到佔領中環行動的意見討論(要求政制改革),當一羣香港中文大學學生齊集新亞書院草地撐不獲發牌的香港電視,而港大二年級 女生陳璟茵發起的萬人齊撐快發牌的臉書專頁突破47萬人⋯
我記得剛進駐時夜晚的冷風蕭瑟 以及每天草木皆兵的神經質 所有事物與我何干? 時間將我與建築物漸漸融為一體 他人開不了的窗我無意輕而易舉 從空間的客人成為奴僕 像是為了生存被迫長出翅膀 無論何時我⋯
2005年的冬天即將離去,萬物開始復甦。這一年我離開了舒適的南方,離開了台灣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的溫暖大家庭。總幹事林哥常給我們的分享說道︰“把船開到水深處……”於是,我來到了位於四川省阿壩藏區貧⋯
在同時有賽車的周六下午四點多擠上一架5號巴士,我和女兒在漫長的塞車中睡著了,三個人你倒過來我倒過去的,昏昏沉地終於到得下環街市一站時,已經過了5點(演出開始時間),這段路竟走了接近50分鐘,以至⋯
接到主編阿忠(莫兆忠先生)出版《慢走‧澳門 :環境劇場二十年》的採訪及校對工作的時候,不得不承認的是,「環境劇場」──這個近年在各形式節慶的宣傳刊物上頻繁出現的詞,於我其實並不熟悉,却已瑯瑯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