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事件簿
【施政報告】今年8月,「天鴿」風災導致本澳滿目瘡痍,政府的氣象預報及應急救災機制備受社會批評。在《2018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崔世安提出要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短期措施方面,政府將改善⋯
【施政報告】行政長官崔世安於今年4月列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承諾,將於任內重開經屋申請。任期只剩2年多的崔世安在《2018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及,預計2年內重開經屋申請。他亦提及,在完成萬九公屋建⋯
【施政報告】行政長官崔世安下午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宣讀《2018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在社會十分關注的惠民措施方面,明年度現金分享計劃金額將會維持,每名永久性居民可獲發9,000元,而每名非永久性⋯
政府正就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進行公眾諮詢,今日舉行第二場、亦即最後一場公眾諮詢會,有200多名市民出席,合共27人發言,發言主題主要圍繞市政諮詢委員會應否由分區直選產生等議題。對於有意見認為,文⋯
政府正就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進行短短30日的公眾諮詢,諮詢文本建議將來的市政管理委員會及市政諮詢委員會的委員全由政府委任,引起社會不少爭議。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來澳出席座談會時指出,將來設⋯
政府現正就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進行為期30日的公眾諮詢,昨晚舉辦首場公眾諮詢會,共有28名市民發言。發言市民陳偉智在發言時指出,文本建議市政署屬下管理、諮詢2個委員會成員全由特首委任「絕對不能接⋯
新澳門學社向特首崔世安反映明年度施政方針意見和建議,包括增設青年公屋政策,提倡非政權性市政機構代表由民選產生,期望崔世安任內能重啟政制改革,實現普選特首,及取消間選、官委議席,還有天鴿風災為本澳⋯
政府建議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當中的全部委員不經民選,全部由特首欽點。昨日立法會有多名議員狠批,政府為保權貴利益,扼殺澳門民主發展空間。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今日受訪時稱,政府認為市政機構不屬於代⋯
政府建議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委員不經民選,全部由特首委任。議員吳國昌、區錦新、蘇嘉豪、高天賜今日在立法會大會議程前發言時都對有關建議表示強烈反對,批評特區政府為保權貴利益,扼殺澳門民主發展空間⋯
政府就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將於明(25)日起至11月23日諮詢公眾。諮詢文本定義市政機構為非政權性,是受特區政府委託提供相關服務及諮詢意見,不設由選舉產生的代議機關。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後,將撤⋯
法務局《檢討行政條件制度》諮詢文本引起文化界激烈反應,立法會直選議員蘇嘉豪認為,今次修改是典型的官僚行為,文本完全沒考慮表達自由,又指若政府有心開拓一個文化多元、讓藝文發聲的空間,就不應規管太多⋯
氹仔偉龍馬路公屋項目早前引發極大爭議,項目地段鄰近機場及垃圾焚化中心等厭惡性設施,不少意見認為相關地段根本不適宜居住。但政府卻「一於少理」,並多次強調偉龍地段堅定起公屋。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