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空間
去年6月,路環荔枝碗船廠因日久失修被政府圍封,現時政府手握一座船廠及兩間小屋的業權,據講將重新打造成文創中心,但其餘11座船廠的去留成疑。
建築外殼驚艷 靈魂死寂 林發欽:由民間活化可激活想像 2017年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37413

環顧澳門,不少舊建築皆有被翻新再利用,但不難發現,一間間舊建築的硬件翻新過後,多以博物館或展示室的形式重新開放,亦僅此而已。開幕的熱鬧過後,陳列展示十年如一日。社會亦有意見質疑建築空間的使用僵化⋯

046 以活化之名紙本月刊
談駿業近年致力推廣澳門造船工藝文化 。
讓「澳門號」回到荔枝碗 談駿業:望復興「船村」 傳承文化 2017年2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37409

「很奇怪,荔枝碗號稱華南或東南亞地區最具規模的造船廠,但已經沒有船。」面對眼前極待修繕的舊船廠,一直致力推廣本地造船文化的談駿業不免無奈,「我們不是要行業復興,但文化符號可以回來。這是我們的回憶⋯

046 以活化之名新聞事件紙本月刊荔枝碗舊船廠發展及保育
澳門劇場研討會2016(攝影:鄭冬)
打開活空間──記「澳門劇場研討會2016」 2016年12月6日|文:俞若玫(「2016澳門劇場研討會」觀察員。香港獨立創作人,從事小說、現代詩、散文、藝評寫作及概念視覺藝術創作,也經常策劃文化活動)|https://aamacau.com/?p=35979

  不想承認也得認,資本主義全球化下,空間成為商品,大家每天都在打大大小小的空間戰,哪怕是有形的居住、工作、休閒空間到無形的精神、情慾、宗教、創作、表達空間等等,都是寸寸黃金,兵家必爭⋯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夢裡繁花夢外囚──在庫哈斯的「通屬城市」之中 2016年9月20日|文:陳斑妮|https://aamacau.com/?p=33987

危險的親切感 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Rem Koolhaas) 早於1995年便提出「通屬城市」 (generic city)的概念,指「無差異、無特色而具秩序品質的城市環境,將為全球化的必然潛力⋯

042 沙漠中的圖書館半島裡外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香港鰂魚涌益發大廈(攝:Barry Chan圖片來源:香港日出同行Facebook群組)
從生存空間反思佔中 2014年11月17日|文:背心男|https://aamacau.com/?p=12637

沒有窗口,空氣混濁。任裝扮得再時尚、再漂亮,劏房依然劏房,也難逃活在盒子裡的命運。一幢幢密不透風的高樓,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爭着衝破誰會在意的天際線。在職貧困,文憑多張,也不算甚麼。綠意盎然的植⋯

019 愛與和諧,佔領澳門紙本月刊
「土能生白玉 地可出黃金」──寫在「壤︰澳港台藝術與社群交流計劃」前 2014年7月14日|文:莫兆忠|https://aamacau.com/?p=9600

位於新橋與沙梨頭交界,渡船街、大興街與石街的交接處,供奉著橋頭土地公,上面的對聯刻寫著「土能生白玉 地下出黃金」。自古以來,人類對土地充滿想像。在人們開始耕種之前,土地已自行長出可以養活人類的食⋯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有人群的聚聚 2013年11月27日|文:川細間代|https://aamacau.com/?p=5613

我記得剛進駐時夜晚的冷風蕭瑟 以及每天草木皆兵的神經質 所有事物與我何干? 時間將我與建築物漸漸融為一體 他人開不了的窗我無意輕而易舉 從空間的客人成為奴僕 像是為了生存被迫長出翅膀 無論何時我⋯

半島裡外藝文爛鬼樓
Rheo黑川良一
城市的聲音 2013年7月2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3359

家裡添了個小成員,剛從安靜的母體裡出來,小寶寶總是會受到各種聲音的驚嚇,於是當媽的我開始越來越關注這個城市裡的聲音。 汽車發動機的聲音是絕對的主角,在大街小巷匯成河流,日夜奔騰。都市人不能不習以⋯

綠色生活藝文爛鬼樓
(照片來自:文化中心)
抵抗與詰問──4個空間單人演出 2012年11月2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1700

先前在文化中心看了一個與『空間』緊密相連的演出──《當下‧此刻.Here》,引發一些關於空間的聯想。 演出由4個單人表演組成,雖然相互連結有點薄弱──無論是水還是那根竹或者小布袋,皆無法形成能代⋯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