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方涉嫌濫權的問題,特別體現於早前的「六三〇封山拉人」事件。除了紀律部隊一直備受市民質疑及譴責之外,另一個備受市民批評為「缺席」、「無作為」的機構便是紀監會(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紀律監察委員會,又⋯
自香港1997年回歸過後,政治檢控的案件此起彼落,被判罪的人數和刑罰亦越來越重(見表一),但香港社會卻只出現零零星星反對政治檢控聲音。似乎面對著各種自由、人權被步步進迫的今天,社會對政治檢控事件⋯
平日只有遊人和附近居民散步、拍婚照的主教山,兩星期內因為一個司長、一個遊行的「延續」、「一位出山的黃飛鴻弟子」及懷疑被其傷及的十一名警員,令這座小山丘,頓成為國際焦點名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六三零」主教山警民衝突事件,引發人們關注兩要點問題是,治安警察局突然「封山」的措施是否合理和具正當性、有否濫用警權?以及法理依據何在?顯然,警方在回應事件強調其行為具正當性,但對於法理依據、根⋯
為人稱羨的經濟收益,蓋不住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二零一零年「銀河假招工」事件成為引爆點,促使一群澳門青年透過網絡組織起來,以「五一青年站出來」為主題,號召遊行,並提出「增經屋促就業」、「關注青年困⋯
五月一日,青年人連續第四年上街遊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在報章、網絡上,都比往年出現了更多、更有深度的評論,實在令人欣喜。 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集中在青年和「他者」之間的關係。我們檢視青年人的口號⋯
某位男老師在網上批評社運女青年,激起千尺浪。對社會問題的討論,本來可以交鋒,但這位老師卻不時對準對方的衣著,說她「濕身」、「暴露」、穿「少布衫」。一身打扮、一條短裙引起的爭論,先在臉書被瘋傳,再⋯
一場遊行、一位女性、一張照片、一段文字,引發本地網上激烈的性別議題討論,讓我們重新思考,該如何看待越來越多女性投身公共空間的現象。 在澳門,政府官員、立法議員或其他公眾人物,十居其八都是男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