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署曾於去年底(2024)公佈計劃活化路環街市。運輸工務司司長本(3)月18日批示指,市政署現聲明放棄路環街市所在土地的無償批給,該土地將歸還國家所有。 特區公報公佈18日運輸工務司司長批示⋯
澳門從以前就是匯聚中西文化、獨樹一幟的城市,現在再面對新一輪的挑戰。在官方一次次講述「舊區活化」的理念時,同時待思索的是,在澳門新舊交錯的城市空間中應注入怎樣的「活力」,可同時善用社區內原有的的⋯
近期政府宣佈由六大博企負責活化片區計劃,打著「政府主導、博企出資」的旗號,指望能借用博企營運大型項目的經驗「振興」部分舊區之餘,吸引遊客入區帶動周邊經濟活動。城市規劃師林翊捷認為,憑現時公佈資訊⋯
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 地段 福隆新街、爐石塘巷、新填巷、桔仔街及何老桂巷之間的區域。 歷史背景簡述 福隆新街早在清代已開始發展,有數百年歷史,上世紀中期成為著名的煙花之地,葡文名 Rua da⋯
特區政府與永利渡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自九月二十九日起試行「福隆新街步行區計劃」(下稱步行區計劃),即每日上午十一時至凌晨一時在福隆新街、爐石塘巷、新填巷、桔仔街及何老桂巷之間的區域設立⋯
最近澳門當局公佈由六大博企出資來「活化」多個舊區地段,即為所稱的六個片區,以期帶動當中以及四周的中小企營商,這不期然讓我思索在博企思維及價值下,這些原來皆蘊涵著豐富文化歷史資源的片區在活化後會變⋯
挖土機開進老舊聚落,抹除城市的歷史紋理,已是台灣現時最常見的人為都市變遷。然而,文化資產承載記憶的價值無庸置疑。在「開發」與「保存」的角力下,文化資產保存的手段有了超乎兩者的作法,那便是採「文化⋯
社會文化局司司長歐陽瑜表示,在文物保育及利用方面,本澳亦跟從現今世界大潮流,即「先保護、後活化的潮流做法」,當局亦將繼續在一些世遺景點推出平日及節慶特備活動。 歐陽瑜今日列席立法會回應議員針對社⋯
「我自己覺得,現在所謂活化其實不是在活化的,因為它只是借了那個場域去做一個活動,其實活動之後一切都是如常的。」說起近日博企和政府的舊區活化建議,藝團「零距離合作社」創團成員戴碧筠有這樣的感受。⋯
今年九月,六大博企先後公佈活化舊區的初步計劃,當中不乏提到要加入「文化」、「藝術」元素,政府亦提出要「加強文化資源轉化利用」。藝文項目製作人陳詩琪(CK)認為,當談到舊區活化,很多時都會想要注入⋯
「舟舢藝志」是一個扎根荔枝碗船廠片區的社區藝術計劃,重點之一是在荔枝碗重啟造船。負責人之一黃玉君介紹,計劃希望能復做真正的龍舟,而非只是模型,並在過程中有更多不同的藝術家參與,「無論你是影相、畫⋯
政府19日公佈「關前薈2023」成效理想,將延期至明年二月。本媒走訪關前街區訪問商戶意見,有開業逾四十年的老街坊商戶表示,實際上活動人流對生意沒有太大增長,冀政府先改善街道水浸問題;亦有商鋪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