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著瘋堂斜巷緩步而上,在毗鄰望德聖母堂及一幢幢葡式建築的社區中尋幽探秘,會發現一些充滿藝術文化氣息的店舖和工作室已靜靜進駐。 八○後的Elva在這裡經營古著店已經一年,鍾愛有人情味的社區環境,望⋯
「瘋堂十號創意園」進駐望德堂已經有七個年頭,從當初摸住石頭過河,辦展覽、辦活動,凝聚本土藝術愛好者,到今日區內漸見規模,望德堂開始有番人氣,周末有固定的黃昏市集,附近沉寂多年的街巷慢慢有文化團體⋯
文產基金一口氣批出億元公帑,這張名單千呼萬喚始出來。今天公佈首批50個資助及免息貸款項目,其中孵化中心和服務平台項目資助最高,從3百萬至8百萬不等(見下)。其次獲評審青睞的主要是設計、影視製作⋯
平面設計被討論的話題性實在太低,這個長時間被忽視的重要行業。近年澳門經濟發展的速度,到達前所未及的地步。是時候提醒一下,一個不斷向前渴望跑贏的人,該慢慢轉過頭來,看看自己跑得快,可是都沒穿好衣服⋯
80年代一部衣車不知養活了多少個家庭,不妨問問你阿媽。當年澳門紡織製衣業在配額制度保護下發展得極其蓬勃。看著文化局的「時裝設計樣版製作補助計劃」,有誰想到澳門的成衣出口曾經佔出口總值八成?政府推⋯
能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尤其對眾多創意工作者而言,更是渴求一個可以銷售自己產品的地方,但獨立時裝設計師Ella坦言:「開舖唔係件容易嘅事」。 現為自由設計師的Ella,畢業⋯
與Ella背景非常相近──同為理工學院設計系畢業生,之後亦有修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的時裝設計課程,但Sony和Faye 的際遇則有所不同,當時他們已創辦了自己的小店mush.Room,先在國華⋯
文化局轄下的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於2010年3月底成立,主事該廳四年的廳長陳炳輝表示,其廳這些年來已投入逾4600百萬公帑,以津助本澳各類文化項目、活動以及交流。目前該廳正在努力構建一套符合本地的⋯
「兩億大餅」萬眾矚目,「文創界」視它為仙丹靈藥,只要有了這筆錢就能「持續發展」,全城文創熱。但誰在決定誰能得到補助誰不能?是誰默許這些人擁有至高的權力去選擇什麼是文化創意?文創是否大眾所必需的⋯
在老餅的回憶中,塔石廣場原是一個綠草如茵的球場,處於鬧市之中。雖然這個球場的主場是曲棍球場,不是一般人所能參與,但倚在場邊,不論是認真看球賽, 還是只是想親近一下城市中少有的綠茵草地,都是賞心悅⋯
文創就是讓人一見傾心 關於「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解拆為「文化」「創意」「產業」來理解,也可以理解為「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總合。文化如何成為產業呢?例如人們喜歡法國的浪漫氣息,於是遠赴巴黎鐵⋯
文創潮最近好熱,「文創產業基金」更熱,正如普通人當得知政府注資金額為兩億時,心裡不禁「嘩,兩億?幾多個零啊?」但就算給的資本有多少個位數,相信也遠遠不夠背後要補上的文化成本。 得巨款後準備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