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能有自己的Fashion School嗎?──訪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

014 不可改變的特首選舉 X 澳門人的六四 紙本月刊

文:王郊/採訪:王郊、黑黑、悟塵、思崎井/圖:思崎井

網址:https://aamacau.com/?p=8930

時間:2014年06月15日 22:22

80年代一部衣車不知養活了多少個家庭,不妨問問你阿媽。當年澳門紡織製衣業在配額制度保護下發展得極其蓬勃。看著文化局的「時裝設計樣版製作補助計劃」,有誰想到澳門的成衣出口曾經佔出口總值八成?政府推文創,去年設立補助計劃以支持本地設計師,八個入選單位亦獲得15萬元創立自己的時裝王國。跟舊時不同了,今日我們談文創產業,是要creation(創作)與production(生產)兼備。

關治平(左)與莫苑梨對澳門時裝業表示樂觀。

關治平(左)與莫苑梨對澳門時裝業表示樂觀。

工業轉型

話說回頭,澳門製衣業並非好景常在。90年代中成本增加,勞力短缺,工廠北移,使製衣業嚴重衰退,於是,還沒什麼所謂文創之前就出現了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CPTTM)這個角色以扶持本地廠商。中心由政府與民間合辦,佔地過萬呎的「成衣技術匯點」提供行業資訊及技術支援,藉以提升個人或企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例如引進紡織成衣的技術給廠家,讓他們可以在製造業繼續運作。簡單講,就是你想造衫打版,一切都可以透過我們協助。」起版是重要的一環,新入行者能走到這步,路會易行得多,中心副理事長莫苑梨說道。

CPTTM 1996年成立,回歸後經濟卻轉差,中心亦思考著轉型,創意設計、成衣工業支援高級經理關治平謂:「巴黎、東京沒有廠,但都是時裝都市。不如澳門也設立一間fashion school。」於是由教育著手展開一連串課程。「2002、03年間,教青局推廣職技教育,於是促成合作,在中葡職業技術學校辦創意時裝設計製作課程,為期三年,為學生安排實習、提供獎學金、銜接升讀相關大學和從事相關工作。另外又辦成人文憑課程,為期短短一年半,內容跟大學一樣,學期尾還要做畢業展,課程開始至今屆畢業生已有200多人。」

走上天橋

由創作到生產的過程並不容易。「學生出嚟被企業廠家嫌太過學院派。」因此他們想到一個孵化計劃,設立一個叫「MacConsef」的品牌。「Macau concept,澳門概念。每一季定主題、預算,羅致去年畢展得獎學生做設計小組。當成一盤生意,搵布料、師傅去做一個系列,一共二十四套。」由2009年至今己經是第五屆,由最初參與台灣時裝周跟當地品牌一齊行騷,到去年開始,他們已經在香港時裝節擁有澳門品牌的獨立匯演。「其實我哋啲衫真係見得人!」

的確,愈來愈多人對本地時裝有興趣,就連國內及海外廠商都開始留意澳門時裝節。「設計師好期待launch自己的新衫。2007年第一次做服裝節,台前幕後做完都謝晒,自2010年起又連續幾年辦MIF,慢慢訓練有素。」著名設計師如香港的鄧達智、馬偉明,台灣的潘怡良都來過,「他們要求高,掛衫衣架高度唔啱要求就調頭走。大家因此訓練到國際級標準,如名貴衫的處理、後台管理、dresser,大家開始夠膽幫大師級設計師化妝。」

起版過後

現時中心已有印布機、繡花機、鐳射切割機、版房等硬件配套,讓設計師安心造衫。不過,即使模特兒走畢貓步,最終剩低在天橋的只得設計師一人,放眼所看出路又只得一條嗎?不。「除了先去製衣廠做跟單,還可以敲博企門。原來他們跟時裝關係密切,譬如水舞間的服裝是比利時設計,後台化妝間和服裝部需要人去管理;又如娛樂場的員工製服需要入電腦做條碼,行吊架系統,還有櫥窗設計等。」與服裝相關的工作原來可以好多。

軟件硬件有了,澳門或許能縫製出自己的一襲華麗衣袍,展示於人前亦不失禮。「好多年前歐洲已經講緊創意產業,當時我未知佢係咩,只知服裝是applied arts,應用藝術,著上身要賣到錢。到現在就可以plug-in政府的政策,但你要學會尋找商機。」關治平謂,一般時裝設計師都有數條支線,如高級晚裝、日常服飾 bread n butter、為人客製的tailor-made系列,「他們如何營運自己的生意我們不會過問,現時設立門市的設計師也的確多了,有些人喜歡默默耕耘畫款,有些只喜歡做演出戲服。重要的是,至少他們有portfolio。」

訂閱每月紙本
近年國際大牌弟紛紛採用的數碼印布技術,中心亦有提供。

近年國際大牌弟紛紛採用的數碼印布技術,中心亦有提供。

除了時裝,中心亦提供化妝set頭等相關行業的培訓。

除了時裝,中心亦提供化妝set頭等相關行業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