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碗村:一個人類消失後的故事
2017年06月30日|文:月光
城市裡的高樓大廈飽受風霜侵蝕,相繼崩潰壞滅,綠色植物和野生動物入侵人類的家園,成為人類離開後的新 […]
快樂從自然來——記鄉師自然學校開放日
2016年03月29日|文:大蔥
從香港屯門的地鐵口出來,沿街而走,高樓大廈,車人奔忙,不過一踏上通往鄉師自然學校的石階,心情立刻輕鬆起來,山林 […]
自然教育和孩童閱讀:書墟裡的媽媽話題
2015年12月29日|文:大蔥
一年一度的廣州書墟在繁華的北京路上一棟由設計師精心改建的民國老房子裡舉行。早有聽聞書墟的熱鬧好玩,親自去一趟, […]
像山一樣思考——《沙郡年紀》書摘
2015年11月24日|文:大蔥
讀着一百年前的博物學家寫的文字,卻一點也不感覺古老。這些文字雖是記錄一百年前的美國大地,卻似乎是對著當今地球上 […]
充滿驚喜的「大學生綠色營」
2015年09月15日|文:大蔥/被訪者:茵茵
「大學生綠色營」是原《大自然》主編唐錫陽及其夫人馬霞共同創建的,是以關心環境保護的大學生為主體,並有記者、作家 […]
和「野人」一起探索簡單生活的秘密
2015年09月15日|文:蟲單
考考你,澳門去年每人每日平均產生1.96公斤生活垃圾,那麼一日、二十五人的生活垃圾是多少?只要你拿出計數機,三 […]
《森之家》,如何體現澳門最重要的微小事物
2015年06月25日|文:論盡編輯組
蔣禎耘(HOPE)的劇場風格,向來都關注幽微的事物,以小見大。《森之家》的主題是自然。HOPE說,生活在澳門的 […]
淨灘的真諦──以自己的勞動去獻祭自然的儀式
2015年04月28日|文:何志峰
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淨灘活動。 上星期日,十點,我們到達了海洋花園對開的小海灘。今次的淨灘活動,很多小朋友參加,最 […]
地球村遊歷之旅 1——尋找「地球之子」的足跡:團結、不忘根本,就是他們最強的力量
2015年04月1日|文:陳俊明
離開澳門舒適的家,我親身走進地球村去遊歷體會。在地球最高最低最北最南最貧窮最富裕的地方去學習人與自然之間奇妙的 […]
請來自然做老師──與鄉師自然學校校長小雨的訪談
2015年03月10日|文:大蔥、Carol
作為教育工作者,常有前路茫茫之感。學生永遠不盡如人意,教改總在兜兜轉轉。在香港,卻有這麼一所學校,把一切推倒重 […]
五感試煉場 ——「人間肉身」蔣勳共讀會後感
2013年10月22日|文:大蔥
晚上被車聲騷擾難以入睡的時候,我就會閉上眼睛,想像自己浸泡在童年的溪水裡。 吸收了一整天陽光的溪水,溫柔地撫摸 […]
【瀨戶內紀行】 藝術是其次,自然和生活更重要
2013年08月28日|文:黑黑
位於四國和日本本島之間的瀨戶內海,美麗平靜的海域上散落了三千多個島嶼,由於都市經濟高速發展,人口向城市流動,勞 […]
發展商說:「高樓到處是,破壞不只我一人」
2013年03月19日|文:小鳥
已很久沒有去過路環,早約一個多月前,一個人坐巴士到路環走走,當經過路氹連貫公路差不多抵達路環時,原來迎面而來的 […]
環保政策失職,政府責無旁貸,只許商人起樓,不容百姓郊遊
2013年03月15日|文:葫蘆
近這些年,市民對小城的環境保護愈來愈關切且訴求強烈,然而,特區政府對環保工作長期不作為,涉及對環境破壞的災難性 […]
當「欺善怕惡」的悲劇,發生在我們的山體身上
2013年03月15日|文:木棉
先有攻擊,後揭批地 二月初,澳門政法學會刊登評論,攻擊路環一個軍事哨站機槍堡具殖民地色彩應予以拆除,事件轟動全 […]
近年自然或文化環境保育爭議一覧表
2013年03月15日|文:建燁(整理)
2006年3月 科技大學對面的大潭山腳,總面積達78,789平方米的五幅土地由羅傑承旗下公司Moon Ocea […]
澳門歷年綠化面積統計表
2013年03月15日|文:整理:建燁,小花
資料來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亞洲戰略管理研究院,以及《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06-2010
奶奶的智慧
2012年11月21日|文:大蔥
有了身孕之後,胃口變得刁鑽,對大多數食物都反胃,唯獨想念幾樣童年吃過的食物。一樣是奶奶用柴火熬的白粥,粥上浮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