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淨灘活動。
上星期日,十點,我們到達了海洋花園對開的小海灘。今次的淨灘活動,很多小朋友參加,最小的只有兩歲,還有幾個三、四歲和六、七歲左右的。由於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大家面對著大海的垃圾,與其說是清潔海灘,倒不如看作是親子活動。孩子拿著不銹鋼夾夾著塑膠垃圾,然後拿到父母手上的袋子中。大家分散在海灘四周,默默撿著不知道誰人留下來的垃圾。不知撿垃圾的人有否發現,我們撿的東西十之八九都是海洋不可分解的塑膠。
參加的人都很純樸,來的目的是撿垃圾,那就見煙蒂撿煙蒂,見飲筒檢飲筒。孩子呢,幫忙撿咧,邊玩著沙邊撿,三四歲的,玩多過撿;六七歲的,開始認真的撿。撿了一個小時,總共撿了十三袋垃圾,主持人正名,除了稱為垃圾,還應該稱之為「海廢」。
大家將十三袋海廢集中起來後,主持人一聲︰「最重要的事情來囉,我們要將這些海廢,倒出來!」
之前的淨灘活動,本來以為只是撿垃圾。其實,垃圾是永遠撿不完的。只用了一個小時來撿垃圾,得到的效果更是有限。如果此刻將撿了的十三袋垃圾直接丟到垃圾桶,拍拍屁股走人,這只是一種偽善,是對自己製造垃圾的行為贖罪。
在澳門,垃圾的終點站不是堆填區,便是焚化爐,我們從來沒有理過製造的垃圾最後會到那裏去。所以,我之所以稱之為儀式,並不是撿海廢的人對這一個小時之內的十三袋垃圾負責,說真的,十三袋垃圾對海洋的污染來說,根本等於「汪洋中的一滴水」,撿了跟沒撿根本沒有差別。所以有人會覺得(我之前也是這樣想),既然沒有差別,那就不如不做好了,等於做SHOW啊。如果以為是這樣,就大錯特錯了。
將十三袋垃圾集中的倒出來,才是祭獻儀式的開始。
主持人拿出表格,向大家宣佈,每人要負責分類,分類得極細,計開︰
食物容器 176件
吸管131根
玻璃飲料瓶 44 件
瓶蓋 290個
寶麗龍杯 150個
繩子 62條
建築廢材/膠樽/餐具/玩具/燈泡/建築材料/打火機……
主持人一一細細的講解垃圾的來源,對海洋的污染程度,垃圾在澳門的去向,對人類的影響。大人帶著小孩聽,大人自己也細心留意去聽。這不是八十年代市政廳的口號——「澳門是我家,齊來清潔她」這麼簡單,而是我們真的沒有資格污染她。
大家在垃圾堆中,嚐到了烈日暴曬垃圾薫臭的痛苦。這是一個人與垃圾關係的重新了解,當我們將手上的垃圾很隨意的丟棄時,污染了自然生態,自然生態也將人類視為垃圾,不再以優質的自然環境來孕育人類。
我們只用了一個小時的勞力,但海洋,可能必須要用上百年才能消化幾十根飲筒。那麼,我們怎麼會有權利將飲筒順手拋進海洋呢?我們將不能分解的垃圾丟進海洋的苦果,首當其衝將會是在海洋生活的動物 (圖)。在埋怨地產霸權的你,會否為自己向自然生態行使不可理喻的霸權而自省?
經過垃圾的分類,雖然我們都知道,垃圾將會萬宗歸一宗,不是去堆填區便是去焚化爐。但對淨灘者的意義是,透過這一個小時的勞動,淨灘者有可能將不會再亂丟垃圾!想想,這幾個淨灘者在一生裡,如果不再亂丟垃圾,妥善管理好自己的垃圾,每人一年減少的垃圾怎會止於一個小時裏撿到的十三袋?
這便是淨灘最有意義的一環了。
坐在冷氣房的你,可能會想到︰係喎,我以後都不會亂丟垃圾。不會的,沒有撿過垃圾,沒有經歷過辛苦,沒有經歷過儀式的洗禮,不會知道自己亂丟垃圾的討厭。
下次淨灘,夠膽你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