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紀錄片
富永勝回到花蓮,叫著一個一個昔日朋友的名字去尋找,但大部份都去世了,有些能找到他們的後人的,也合照一張留念。
細說十五年《灣生回家》的路:「該遺忘的是痛苦,該記得的是,戰爭永遠不要再來。」──田中實加 2016年5月24日|文:黑黑(採訪:大蔥、黑黑)|https://aamacau.com/?p=30498

在剛結束的「第一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中,有幾部電影幾乎一票難求,台灣紀錄片《灣生回家》便是其一,它同樣也感動了許多澳門觀眾。事實上這部片自2015年10月開始,全台灣陸續有68家戲院上映,也⋯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香港導演張經緯的新作《少年滋味》在第一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作為開幕電影放映,親身出席與觀眾對談。
以少年之眼──專訪《少年滋味》導演張經緯 2016年5月17日|文:黑黑、陳汶燁|https://aamacau.com/?p=30215

第一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首映作品為香港導演張經緯的新作《少年滋味》,該片播出後引起現場觀眾不少共鳴與回響,導演親來出席開幕,並於放映後與觀眾對談,交流氣氛熱烈。 張經緯似乎特別關注少年的⋯

037 重啓二〇二〇的想像《五年規劃》影子諮詢文本紙本月刊
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 2016
真正屬於澳門人的電影節──澳門製造好片推介 2016年5月9日|文:小鳥|https://aamacau.com/?p=29963

一年一度,真正屬於澳門人的電影節「澳門國際電影及錄像展」當中的重頭環節「澳門製造」將於明天開鑼了。今屆作品同樣出色,在此為大家推介部份很值得一看的劇情片和紀錄片。 《再見不見》 近這十年,不少熱⋯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Default Thumbnail
還記得你的少年滋味嗎? 2016年4月26日|文:步虛|https://aamacau.com/?p=29679

年輕人應看這片,因為主角們大多很迷茫,但他們對自由、對人生意義都有個人的演繹。家長應看這片,會明白為何年青人會愈來愈不開心。——沈祖堯 聽說張經緯是因為我非常喜歡的《KJ音樂人生》,他拍音樂,拍⋯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澳大傳播週播映「雨傘運動」記者紀錄片 2016年4月21日|文:編輯室|https://aamacau.com/?p=29514

澳門大學(澳大)「傳播週 2016」下午於大學人文社科樓 (E21) 舉辦放映交流會,播映以採訪「雨傘運動」期間之記者為題的紀錄片《撼動》,並邀請主理此片的前無線新聞主播李家文和前香港電視新聞總⋯

即時報道
MOIDF主視覺
揭示私角落的風景──首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2016年4月16日|文:陳汶燁/採訪:陳汶燁、黑黑/受訪者:林鍵均(策展人)|https://aamacau.com/?p=29332

在澳門看電影,我們大多數的選擇不外乎港產、台灣、日韓或來自歐美等電影,內容一般以愛情、警匪、或家庭倫理等主題的類型片。至於紀錄片,相信在不少人心目中仍大多存著「跟著草根階層拍攝日常生活去了解他們⋯

036 二〇一七,票歸何處?紙本月刊
《少年滋味》2016, 78min,張經緯, 香港
第一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私下分享──給「論盡」讀者的部分推薦片單 2016年4月16日|文:林鍵均(策展人)|https://aamacau.com/?p=29325

入門影迷 少年滋味 2016, 78min,張經緯, 香港 金馬獎導演張經緯繼得獎作品《音樂人生》後,在躁動不安的社會氣氛下,鏡頭從破世界紀錄的萬人音樂會合唱《快樂頌》開始,跟拍九位愛音樂的年輕⋯

036 二〇一七,票歸何處?紙本月刊
客人紋上「刺上禁忌」慈善活動之專屬圖案,店鋪當天收入以善款形式捐予慈善機構
一點點雲淡風輕的當頭棒喝——記我的紀錄片《墨・花》的誕生 2016年2月16日|文:紐扣|https://aamacau.com/?p=27238

曾經在某一些時刻,自認為我在傳媒專業學習這麼些年,對於主流媒體的一些小伎倆已經有了識破和抵禦的能力,直到我與英國刺青師Kerry-anne Richardson交談之後。 基於對刺青的濃厚興趣⋯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左起)主持:小花,與會者:朱佑人、許國明、梁怡安、何家政、徐欣羡、黃志榮、Sérgio N. Basto Perez、陳嘉強
創作.產業──澳門電影人分享會 2014年5月12日|文: / 整理:黑黑、川井深一|https://aamacau.com/?p=8286

從回歸前年代開始,澳門電影全賴一班熱心人士的努力耕耘,一直走到今天。現在,「電影」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八大文創範疇之一,政府的政策將如何回應現實?是次講座,邀請了幾位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本地電影工作者⋯

013 公義何價?紙本月刊
逆轉影展
某夜,我看了精彩無比的台灣紀錄片 2013年12月18日|文:小鳥|https://aamacau.com/?p=5948

台灣對很多香港澳門人的普遍印象,相信都離不開很多美味小吃的夜市、充滿文藝氛圍的書店、咖啡館、九份、淡水、101大樓、墾丁,還有馬英九、阿扁、國民黨、民進黨,當然還有讓人勾起少年往事的《那些年》⋯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