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紀錄片
指患腎病趨年輕化 未被納入免費洗腎的患者難負擔治療費用 團體籲將洗腎納入免費醫療服務 2025年01月20日|文:記者離地|https://aamacau.com/?p=117264

傳新澳門協會與本地獨立影像創作者昨(19)日合辦放映腎病紀錄片《芳草如茵》及分享會,共同關注腎病患者。澳門腎友協會主席龍雪敏及理事長梁錦華出席活動時受訪指,腎病患者需每週定期洗腎,高昂洗腎費用及⋯

即時報道
導演專訪 | 《議事亭前地的媽媽》:偷渡潮,老一輩澳門人的隱藏記憶 2023年10月3日|文:藍南|https://aamacau.com/?p=105270

大時代下,人的命運猶如風中燭。歷史的偶然,令上世紀的澳門能僥倖偏安一隅,成為一個難民棲身的城市。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移民偷渡潮,澳葡政府三次特赦無證人士,是澳門近代社會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分⋯

即時報道
最熟悉的陌生人 -談《日安》及《歡迎對話》 2020年05月28日|文:(投稿)鄧志堅|https://aamacau.com/?p=61593

你還記得上次與至親吃飯與聊心事是何時嗎?如果答案是「最近」,那麼真的恭喜你,你是屬於幸運的一群。這些年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朋友慨嘆無法和家人好好溝通了,有些可能因為價值觀不合而爭執,但更多是在没有衝⋯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不要遺忘了春天 2019年01月3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52011

馬上就到過年時節,戀愛電影館選了紀錄片《四個春天》來作賀年影片,最近這部影片很受人談論,大多在說導演如何使用了很少的錢卻拍出了得奬之作,但看了影片後卻覺得,這是花了許多時間和無數生命歷練才能拍出⋯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拿著DV隨時紀錄的李卓媚,既是工作也是生活。
趁著還有勇氣的時候──李卓媚談《棉花》與她的家庭紀錄片計劃 2019年01月26日|文:黑黑(訪問、文)|https://aamacau.com/?p=51857

「因為不知道以後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拍家人。」剛於二O一八年十二月獲《澳門影像新勢力》頒發「評審團特別獎」的新生代導演李卓媚,去年的作品《爺爺的老房子》和這次獲獎的《棉花》,都以家人為主題,問她背⋯

069 家暴╱傷人紙本月刊
瓦礫之上想像城市──第三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2018年07月12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7640

特意設定在暑假進行的「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今年已來到第三屆,過往兩年選片所帶來的新思維與新視野,均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與良好口碑,戀愛・電影館的營運總監黃若瑩(Rita)表示,該影展亦是去年全⋯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爺爺的老房子》劇照(相片由導演提供)
爺爺的望遠鏡,看的是老房子,還是時代的時間──與《爺爺的老房子》導演李卓媚的對談 2018年01月16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4526

在過去的2017年澳門第二屆國際影展,公映了幾部本地創作的紀錄片,其中有一部新人作品《爺爺的老房子》令人印象深刻。短短的半個小時,一個生動的老人家形象躍然屏幕,幽默可愛的老頑童,背後卻透露了一個⋯

戲游花間藝文爛鬼樓
《塑料王國》
我們都生活在化學的海洋裡 2017年07月27日|文:大蔥|https://aamacau.com/?p=40882

鏡頭一:孩子們鑽到塑膠中間,想做一個溫暖的窩。 鏡頭二:小女孩撥開塑膠碎片,用手捧了把水來洗臉。 鏡頭三:男孩把塑膠丟入火中,燃起黑煙,但也幫忙煮好了飯。 鏡頭四:一群羊來到了剛剛運來的垃圾堆裡⋯

052 立法會 VS 垃圾會戲游花間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邀請了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的講座《河瀨直美:記憶之森林—生死與身體的風景》,以及一場映後分享會。
河瀨直美:死亡不是斷裂,是延續 2017年07月26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872

今年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邀請了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到來,作為影展的焦點導演,實在是澳門影迷之福,她出席了七月二十三日的講座《河瀨直美:記憶之森林—生死與身體的風景》,以⋯

052 立法會 VS 垃圾會Curtain Up!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伴生》中陳小姐與父母在尖沙咀海旁。
「我們追不上人口衰老的速度」──專訪《伴生》導演黃肇邦和監製卓翔 2017年07月20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772

隨著社會走進老齡化甚至高齡化的現實,有關老人問題、醫療、生死議題等的討論也日漸多起來,然而,較多人關注的可能還是有關福利政策方面的問題,卻較少有談及老人與照護者、家人之間這些其實更埋身的問題。去⋯

052 立法會 VS 垃圾會Curtain Up!文化.芸術.設計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導演黃惠偵與女兒皆有出席開幕放映,並與觀眾進行映後座談。(攝影 Ngan Wa Ao)
攝影機是充權,是治療,給我很大的勇氣──專訪《日常對話》導演黃惠偵 2017年07月13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642

今年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開幕電影《日常對話》,引起了觀眾席中小小的議論。從題材內容到拍攝手法,都與我們一般理解的紀錄片有點不一樣,影片的主線是導演黃惠偵在處理自己與母親的關係,希望走⋯

Curtain Up!文化.芸術.設計藝文爛鬼樓
由本地插畫家袁志偉設計的影展海報,以插畫風格拉近觀眾距離
映照人生不同階段的生命影像── 專訪「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策展人林鍵鈞 2017年06月28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0375

在今年「第二屆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的場刊中,一開首便為「紀錄片」作如此解說──「就是『生命』加上『影像』。」然而,似乎如此易懂和親近的這個影像媒介,平日卻不是那麼容易接觸到,一般商業影院不會放⋯

Curtain Up!文化.芸術.設計藝文爛鬼樓